浅谈大学英语听力理解

时间:2022-07-19 12:02:53

浅谈大学英语听力理解

摘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高专学生来源的差异性及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要求必须关注大学英语听力理解。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06-01

1.关于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可以从听话目的说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听话目的在于获取语义,即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从根本上讲,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不是语言,而是"思想"。为传递起见,思想首先要用语言来组织,然后用声音发出。在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中,说话者会考虑到三方面的因素:其一,讲话不是词句的简单堆积,而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组成"语篇"其二,为达到社会交往的目的,应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和场合来选择适当的词、句型和语篇结构;其三,传递方式和途径,如果交谈双方同处一个情景,说话者就会为避免罗唆而把某些内容用指代、省略等方式表示,让听话者自己获取。可以说,说话者的思想要经过两次"编码":第一次是词句编码,它所产生的语言包含说话者的基本语义及为达到目的而考虑的社会因素和采用的手段;第二次编码是把语言变成语音。因此,根据说话者的编码过程,理解话语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足够的信号;②懂得编码规则;③了解语言社会中的使用规则;④与思想直接有关的一般知识;⑤解码的速度。

那么听话者概念到底怎样进行理解的呢?根据心理语言观点,"理解"这一概念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看,它指语言接收的整个过程,是与"发生"相对的一个概念;从狭义上看,它仅指语言接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人们在言语信息输入之后,开始对输入信息进行解码,从语言和句法形式建立起它的底层意义。具体而言,信息进入听觉器官后,听话者必须正确的感知它,然后对它进行预测、筛选和分析,再从大脑中的"词典"里检索出与信息相一致的词语,领会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说,理解是一个过程,它可以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言语信息的输入,它表现为对语音的感知和对句子成分的不断切分;②言语信息的解码,它表现为一整套句子处理策略和对各种经验知识的利用;③言语信息的存储,它表现为被解码了的言语信息进入记忆。

从上述可知,一方面,听力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即听话者启动多种生理器官、知识结构以及技能技巧与说话者的语言产生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对说话者输入的语言,进行体验、预测、分析和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进行解码,从而重构信息。这些思维活动是听话者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刺激反应。另一方面,听力理解作为一个语言过程,是指听话者在上述一系列思维活动中,需要使用语言能力和知识、听和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来做工具和桥梁。我们认为,这里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就是听话者语感的具体表现;而能否进行一系列语言思维活动以及运用听和说基本知识和技巧,则是听话者语感强弱的重要表征。因此,话语能否达到理解,听话者的语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听话者对说话者言语或所听材料中使用的语言缺乏语感或语感不强,那么,这个听力过程就很难进行或无法完成。

2.提高英Z的听力理解

语感是一种复杂多层次的心理语言现象,它和人的认知能力、联想能力、具体的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音感、韵律感是听音中迅速分辨词义的基础。既然语音感受和听力显然是密不可分的 ,实践告诉我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语音感受和感知能力弱的人就不能充分理解内容;语感强的人,听力也强。因此,提高听力理解的作用主要在于:

⑴ 增强语音感受能力。听的目的在于获取语义,即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听的对象是语言的声音――动态符号,瞬间即逝,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关键地方稍有疏漏,整个信息可能失真、间断。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交际体中的一个确定对象,即交际中听觉与概念相联结。"语音感受能力强的人,"音感召唤"异常活跃。钱冠连先生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的人很久以前掌握过一门语言,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搁置不用,但一旦需要重新使用,听起录音或谈话,一个个熟悉的音节就会往外跳出,以前的记忆逐一呼唤而出。因语感强弱不同,有的异常活跃,有的十分微弱,由此而产生的辨音悟义能力自然也有区别,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听力理解。

(2)运用英语思维方式。提高听力理解.语言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一种语言必须学会这种语言体现的思维方式。就本质而言,人们对这种思维方式的掌握过程其实就是对语感的培养过程。许多人学习英语过了关,是因为他们掌握并习惯了英语的思维方式,而且他们对这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掌握和习惯过程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的;许多人英语单词和语法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却不像一个英国儿童那样自如的进行英语听说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中忽略了英语语言思维习惯的培养,善于运用英语思维习惯的人,英语语感也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民族所处的历史与地理环境不同,文化渊源与语言结构形成的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接受、理解的方法上。如果我们用汉语思维习惯去理解英语,就必然会遇到对方语言形式的制约。这种制约在语言的音响信号收听中更加突出,因为听力理解完全是靠听觉刺激大脑神经时所留下的印象作为思考的唯一依据,并进而利用听分析器引起大脑辨析、判断、预测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捕捉信息。此外,听力过程一般又会受到时间、语流的严格限制,这也势必给理解带来困难。因此,运用英语思维方式能使听话者在听音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能有效地提高听话者的预测能力。

⑶营造语言环境,运用推理能力,如果听话者语感强,就能运用情景线索,略过不妨碍主要意思的词句,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个别关键词,也能通过联想,将话语同听话者的知识经验加以联想,把听来的零碎的信息迅速转换成具体、合乎逻辑的意象,最终达到理解。

3.结束语

当然在加强泛听和积极营造语言环境的同时,重视文化背景知识、语用知识、思维习惯以及感知、预测、推理、判断和综合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赖以思维、认知客观世界和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工具。学习者如果只重视练听语言现象本身,其听力理解也就无从谈起。听音时联想和推理能力的运用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理解过程,需要有快速反应和很强的自动性,它是语感培养的核心,是消除听力障碍的突破口。

作者简介:

蔺雪峰(1965-),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研究工作。

上一篇:关于电力勘测设计面临的问题分析及质保措施探... 下一篇: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初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