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枝:身处世界 眷恋中华

时间:2022-07-18 09:31:35

赵月枝:身处世界 眷恋中华

赵月枝: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全球媒体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全球化与传播、意识形态与话语理论、媒体分析等。

从中国到加拿大

关于赵月枝女士的介绍,包含了几个关键性的称呼:博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现任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球媒介检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世界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中卓有成就的华人学者之一。

1980年,赵月枝从浙江省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学习,1984毕业的同时,她在诸多竞争者中以总分第一成绩,考取赴加拿大公费留学资格,1986年进入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系攻读研究生课程。当时赵月枝并不知道,这所高校的传播学系在加拿大享誉盛名,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达拉斯・史麦兹当时就在这所学校。1989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因为西门菲莎大学的毕业生不能直接留校的传统,赵月枝在1997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传播系任教。不过对于母校的留恋,使她在2000年9月重返西门菲莎,并在2004年开始担任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成为当时该校传播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据称,当年圣地亚哥分校为挽留赵月枝,甚至破例让她停薪留职一年,以提供一个“后悔的机会”。

在他国成为学术精英

越洋二十余年,赵月枝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国际传播、传播政策、文化产业、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

最初,她的研究兴趣在传媒与话语理论。所写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后学”对从马克思到葛兰西的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冲击与影响,当时发表在加拿大学界很有地位的杂志《加拿大社会学》上。从1993年发表以来,这篇文章一直是西门非莎大学传播学院最资深的教授主讲的“传媒与意识形态” 本科和研究生课的必读材料之一。

在掌握纯理论分析与文本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上,赵月枝对新闻也作了详细的话语分析。最早与其导师合作的一篇文章是分析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报纸对反战声音与活动的报道。这篇文章的分析使赵月枝对美国传媒在建立话语霸权方面的机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与全面控制的新闻制度不同,这一机制的特点在于,对于异见,它一边有选择地报道你,一边又使你边缘化。

后来,赵月枝与博士导师一起作了关于北美的传媒与民主问题的系统研究。这次研究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结合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传媒社会学以及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新闻客观性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渊源与演变、新闻制度基础、哲学背景、新闻客观性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新闻业中的不同表达,以及它作为一种定义与调节新闻与资本、国家、新闻从业者、受众,以及其它社会力量的话语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由此切入西方传播学术界关于新闻与民主这一中心议题和热门话题。他们的分析超出了新闻是不是客观、能不能客观这一国内外学术界的“永恒主题”,将讨论的核心定位于新闻制度、新闻实践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通过对西方媒体多年的观察,赵月枝先后写出了《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中国与全球资本:文化视野中的考量》、《媒体全球化与民主化:悖论、矛盾与问题》、《全球电信危机和产业重组的困境: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一位美国学者的分析和警示》、《帝国时代的世界传播:国家、资本和非政府组织力量的重新布局?》、《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等著作,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撰述,赵月枝有创见地提出了技术传媒社会性丶传媒业社会价值目标等理论观点,以及使社会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利在各阶层间的分配更趋公平合理的问题。

回顾往昔,赵月枝庆幸,正是加拿大传播学的独特内容和视角,使她获得了对美国、加拿大、中国的传播制度以及对世界传播状况的不同的认识和比较的机会。特别是加拿大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使她能在研究中避免因美国自由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的影响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定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视角,并在国际传播学界获得了学术认可。由此她得出一个学术辩证法:边缘未必没有亮点,中心未必没有盲点。

身处世界眷恋中华

今天,赵月枝教授是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创刊主编之一;Pacific Affairs 编委会执委;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he Public/Javnost、Sage Handbook of Television、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等9种刊物与丛书编委。曾任中华传播学会(海外)研究主席(2000-2002),现任西门菲莎大学司迈斯基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全球媒体与民主研究中心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过去十多年间,赵月枝的主要成果涉及意识形态与话语理论、美国、加拿大的新闻制度与新闻媒介分析、中国媒介改革与发展、中国电信政策等领域。她在国际传播领域创造性地提出“跨文化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媒制度和社会转型作出了独到分析;有关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所做的战略性和前沿性成果,被国际传播学界和汉学界权威广泛认可。

留学海外后,赵月枝主要用英文写作,中文写作都是应国内之邀,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和义务。她一直密切注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在不同转型期传媒业变革萌芽和趋势有着敏锐把握。她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深刻的洞察力,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界贡献着真知灼见。她是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兼职博导,武汉大学的客座教授,开办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社会历史渊源”、“广告、消费文化和‘数字资本主义’的崛起”、“媒介专业主义的可能性与限制:加拿大和美国的经验”、“传播,劳工和社会运动”等专题讲座。她还参与复旦大学的暑期班,协助相关的教学工作。

在赵月枝看来,在传播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作为有社会良知的学界的视角,应该与传媒业的研究与发展部门和政府的决策机构的视角有所区别。从批判学术的角度,此时应该考虑的,是中国社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用哪些基本原则和制度设置要求来改革和构建传媒体系,使社会的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利在各阶层间的分配更趋向于公平、公正与合理的问题。■

上一篇:文摘类刊物的成功要素 下一篇:电视剧战略:城市电视台竞争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