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探究”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7-18 09:13:19

“观察”“探究”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数学,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再加上每次的考试试题的难度相对于他们来说又偏大,考试成绩一次次地不理想,久而久之,逐渐地使很多学生慢慢地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放弃了数学的学习,老师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反正我的数学也学不好”这对于一个数学老师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科学的本身就是数学,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一切尖端的科学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对于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标,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新教材中的“观察”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新教材通过我们身边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点“星星之火”调动学生使用眼、口、手感觉器官,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取得成绩,享受成功从而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把握一个度,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很快在“观察,,之中得出理论性的一般结论,而思维僵化的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共性,得出新规律,如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到斜截式的过度,两点式至截距式的过度,再如如何由斜截式确定一般方程中的斜率和y轴上的截距,直线与圆相切,相交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除控制一定的度之外,还要注意的是引导,“引导”不是“传授”,在引导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认知、发现,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又能使学生建立信心,从而提高兴趣。

二、新教材中的“探究”

通过观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学生能较轻松的学懂知识,又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自觉学习,因此,教学活动过程必须注意:①由浅入深,逐步探究,学习活动的安排,尽量不要过分繁杂,思路要清晰,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如在使用数学课件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过多的艺术符号、图象、附件,数学课件应注重对知识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如离心率的变化对圆锥曲线的影响,通过数的变化,直接反映到对形的变化上直观、清晰,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学生会争相发言,不妨引导学生议论,展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在上述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扁平程度的影响这一问题,对于成绩好的同学,要进一步探讨e=0.e=l时图形形状,理论根据,如何推导,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拓展,而对于成线差的学生问题则变成离心率的大小如何对椭圆的扁平程度影响,只要他发现出规律,不必问为什么,就给予他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满足了成绩差的部分同学的成就感,同时也对成绩好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新课标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就像是一个导演,充分调动演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去发现、发辉,从细微的成功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不断地去探究新知识。

上一篇:Speaking 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