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18 08:23:28

“问题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问题串”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问题串”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问题串”时应遵循的原则,使用“问题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问题串;设计原则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创设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问题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形成“问题串”,能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由表面引向本质,能将学生的思维由低层次引向较高层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被动学习引向主动学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问题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问题串”在教学中的应用

1. “问题串”应用于概念教学中

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概念,它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以讲授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形式单调,而且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把难点逐步地分解、设计成一连串小问题,降低思维的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设计理念,且每个数学概念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些学生则对其缺乏深刻的理解,存在概念模糊、混淆等现象,而通过“问题串”则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厘清概念内涵及外延,澄清概念理解中的模糊点.

2. “问题串”应用于例题教学中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例题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提炼数学思想、训练数学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在例题教学中运用“问题串”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就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

已知ABC两边a,b的长为9,5.

(1)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2)最大边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3)不等边三角形ABC的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4)若ABC的周长是5的整数倍,则第三边c的长是______.

(5)若第三边的长为2x-1,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串”设计符合思维的认知规律,是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的取舍、改编、变式、拓展和深化,能帮助学生建构有价值的知识框架.

3. “问题串”应用于复习教学中

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重复,而是知识的重新整合、深化、拓展,要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由外在形式到内在规律的认知过程,将知识从横向到纵向完整地联系起来,达到对知识的系统回顾和运用的目的.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数学问题进行整合,尽可能多地设计“阶梯”式螺旋上升的既有紧凑结构又能开放拓展的综合性“问题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而有层次和梯度的“问题串”则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开放拓展的综合性“问题串”能让学生经历挑战,磨炼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比如,在复习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串”:圣诞节前夕,小明购买两种贺卡共用去12元,这两种贺卡的单价分别是0.8元和1元,这两种贺卡小明分别买了多少张?(不定方程)

(1)增加一个条件使小明的购买方案唯一.

(2)另外的同学用100元请小明购买15张纪念邮票(钱不剩余),小明发现有三种纪念邮票A,B,C,其面值分别为4元、8元、10元,他想购买其中的两种,你知道他是怎么购买的吗?

(3)小明觉得C种邮票也不错,临时决定用100元购买15张三种纪念邮票A,B,C,你知道他是怎么购买的吗?

(4)小明在购买邮票时听说A,B,C三种邮票的升值可能分别是3元、2元、5元,小明怎样购买更合算?(此例是本人发表于《数学之友》2012.08的论文《对一节复习课的反思》中的引用)

以上“问题串”基本涵盖了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情形,问题之间既有联系又螺旋上升、层层相扣,将学生吸引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情境里. 在这一“问题串”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

设计“问题串”时应遵循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问题串”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应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依“标”据“本”,切忌随意、无目的地提问;要抓住课本的重点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多经历一些“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要明确初始问题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避免中途提问的盲目性. 课堂提问的预设越充分就越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与监控,当然,中间的过程需要通过课堂的反馈来驾驭与调控.

2. 可及性原则

“问题串”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能力,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有挫折感,失去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太容易的问题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激情;所以“问题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的发展、学习的风格、学习的层次都存在差异,另外,“问题串”的设置不仅要注意难度,还要注意梯度,应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串”以及不同的提问方式.

3. 拓展性原则

“问题串”教学设计要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从多层次、多角度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串”,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以延伸、深化,而具有拓展性、挑战性的“问题串”,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深入地思考,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丁劲松的“事业、梦想、爱好”论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