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劲松的“事业、梦想、爱好”论

时间:2022-10-30 10:02:09

丁劲松的“事业、梦想、爱好”论

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如果放眼望去能将陆家嘴滨江、东方明珠、黄浦江尽收眼底,那真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在苏州河北岸就有这样一栋建筑,它占据了外滩源-苏河北岸核心地带,与传统中央商务区外滩、陆家嘴共荣共生,它是虹口区人民眼中不可复制的城市地标――上海中信广场。

在这座大楼51层的一间办公室里,拥有着观赏浦江美景的最佳角度。推门进入,在古朴的茶座前,这栋建筑的主人正等着我们,上海海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劲松。他理着一贯的板寸头、给人干净利索的感觉;他的笑容始终憨态可掬、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交流时他的从容淡定,给人留下气度不凡的印象。大美无华,大音希声,面如平湖,而胸中却千丘万壑,蕴藏着壮美的画卷,大概就是形容丁劲松这样的人。

事业:人生加减法,

不同时期不同选择

已逾不惑之年的丁劲松出生于江苏泰州,在当地有一种生意的做法叫“桥下买,桥上卖”,菜农们每天通过水路将新鲜的蔬菜运到桥下,然后就会有人到桥边收购蔬菜,再运送到镇上去卖,一进一出,赚取差价。从小耳濡目染的丁劲松很快就掌握了这门“生意经”,在上海独自闯荡的一段日子里,他就是靠着这种“技能”在钢贸领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8年,上海海泰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几年间,企业的高速发展让同行瞠目结舌,销售额更是处于行业领跑地位,公司和丁劲松本人因此获得的荣誉称号不胜枚举。在当时,把海泰钢管称之为行业翘楚绝对没有争议。

当人们都以为丁劲松会在钢贸领域一路高歌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惊人之举:把整个海泰钢管放手交给了集团总经理管理。而自己却抽身转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房地产行业。“人生就是一场加减法,要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选择。”丁劲松如是说。

命运之神向来青睐能够掌握它的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245亿元,比2000年增长25.3%,增幅提高5.8个百分比。房地产逐步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而2001年,也正是上海海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之年。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恰逢其时”最好不过。在中国房地产业全面崛起的大背景下,上海又迎来一批市政府大搞危房改造和旧区改造项目,对于那时的丁劲松来简直就是双喜临门。

凭借着在钢贸领域的骄人业绩和良好口碑,当年在房地产业还算“名不见经传”的海泰竟然一举拿下虹口区旧城改造项目,一时间成为了业界的热门话题。只是丁劲松从来不干没有把握之事,为了在这个全新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能,干出一番作为,他耗资千万,大手笔聘请美国麦肯锡战略咨询公司,对整个四川北路南段方圆50公顷范围进行了战略咨询,同时又花费数百万聘请世界最大的日建设计事务所,专门作出一套四川北路南段的城市规划设计。这套规划不仅将房产项目放在整个地区的区域发展中来定位,同时它的某些设计理念也为日后政府进行区域整体规划做出了重要的参考。因为这不但考验着一家企业的综合实力,更体现了决策人的气魄和眼光。事实证明丁劲松没有让人失望,至今这个旧改项目仍被政界和商界誉为经典之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了成功的经验,丁劲松则顺势而上在项目规划上做起了高起点和高标准,聘请国际设计团队,先后开发“海泰时代大厦”、“海泰国际大厦”与“中信广场”。其中去年刚落成的中信广场入驻率已近65 %,汇聚了中信兴业投资集团、华宸未来基金、赛领资本等知名金融企业,成为北外滩金融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今年10月18日,上海对冲基金园区更是在中信广场正式揭牌,这是国内首个对冲基金集聚园区。

现在你只要置身于四川北路和苏州河延段,随便找个人问一下这海泰三栋大厦的位置,他们都能准确地为你指路,因为“海泰”已经成为虹口北外滩区域不可复制的地标。丁劲松表示,未来几年在房地产领域将有两方面发展:一方面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发展商业地产。另一方面将更深入民用住宅领域。目前海泰集团已经成功建成位于虹口区周家嘴路、通州路的海泰苑。

梦想:不求规模发展,

但求让建筑变为艺术

在海泰房地产的官方网页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介绍:“本着一切‘源于创想’的企业理念,诚信为本、合作为重、创新为先、卓越为尚,将创意思维用于建筑本身,为客户创造极具创新价值的产品……”。是的,在房地产领域,房子就是一件商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的实用性,都是客户亲身的感观体验。

“房地产是一门建筑艺术,要让用的人体验到它内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也要不用的人欣赏它的外在美。”如今的丁劲松更喜欢诗意地看待自己的事业:让建筑变为艺术。而这也成为了他今后的事业走向。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令人称赞的艺术作品。最近几年,丁劲松一直游走于欧洲各国之间,欣赏国外优秀建筑的同时也从中吸取经验,例如美国老牌公共建筑如何改善电梯配置度问题、百年建筑如何进一步完善墙体保温功能等问题,这些对于丁劲松来说可能是比财富更为宝贵的东西。“我去欧洲就看两类建筑,一类是最新的建筑,看看别人的创新之处在哪里。第二类是百年老建筑,看看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还缺些什么。如果能把这两类结合,那创造出的建筑就是有生命力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而降低价值度。正如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那样,已经成为黄浦江畔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艺术。所以未来在这个领域中,我们的定位是不做最大、只做最好,不注重规模、只做最精致。建造既好看又好用且富有生命力的房子。”

《淮南子・人间训》说:“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大概的意思就是即使一百句话说的都对,也不如选择一句去慎重的实施。从创业初期到现在事业如日中天,无论是之前的钢贸行业,还是如今的房地产领域,丁劲松都遵循着这样的事业法则。这也验证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为什么在房地产领域如此成功的丁劲松并不像其他企业家那样顺势在全国范围甚至在全世界范围铺展自己的事业蓝图,而是只认准上海、扎根虹口。

“现在有很多大企业都在‘走出去’,但是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它有一个特定的条件:它既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但又是一个地区性的产品。比如我们国家的人买房首先看朝向,大家都喜欢坐北朝南。但是去了香港和新加坡,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他们根本没有朝向的概念,他们一切以景观价值为前提。又比如美国人喜欢公寓式住宅,房间里没有阳台就一间房做什么都在里面,我个人就不大偏好这样的房子。所以我认为在我们做房地产没有到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不考虑‘走出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市场本身就够大,如果有这个精力我会选择在国内先把市场做好,当然首先是把上海市场做好,尽可能的集中在一个城市,这样产品才会做得更精致,才有更多时间把它打造成艺术。”

对于自己追求的梦想,丁劲松是有坚持的。作为一个房地产商,他不是那种把房地产当作纯粹赚钱机器的人,他所有的表达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的实实在在。

爱好:热爱文化,

也可与建筑完美结合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爱好从来都不会说谎,它是生发热情的源动力,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好的老师。而在这场人生课堂里,丁劲松属于学习得比较好的。或许是他出生在江苏泰州的缘故,那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京剧名旦梅兰芳、三绝奇才郑板桥都出自那里,所以丁劲松的血液里似乎从小就有着一股“文化流”。他从小热爱集邮,在那个时候,这几乎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爱好也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好。但时至今日能够坚持集邮的寥寥无几,而丁劲松就是其中一个,他不但坚持着自己儿时的兴趣爱好,更在这个爱好里有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那就是中国“邮王”,他是《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的邮集拥有者。谈起邮票丁劲松开始滔滔不绝,“当时并不是很了解红印花的意义和价值,只是单纯觉得红色很喜庆。之后花了十几年时间,从最初的散片到成就一部邮集。”对于现有的邮票藏品丁劲松是自豪的,但是他认为集邮不光是要有财力,还需要爱好和邮识,更重要的是邮缘。

正因如此,丁劲松也和一般的由企业家变为的“收藏家”不同,他不跟风收藏,只挑自己有兴趣的;他不追求藏品数量,只重藏品品质;他不强求收藏,只藏和自己有缘的。如此看来,这恰恰也印证了他在房地产领域的战略定位。“其实,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融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在“理论”契合的基础上,丁劲松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热爱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建筑中去。

他表示,在规划中的中信广场二期里,他将考虑植入一些文化元素,能让看似单一的功能性项目变成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他也将斥资打造一座小型文化主题博物馆,融入80年历史的虹口文化,这样能够更加完美地释放建筑背后的历史魅力。

当然,在丁劲松眼中,“文化”两个字并非只是收藏、艺术、人文那么“狭隘”,他要在他所建造的建筑里展现整个“海泰”文化,他所认知的“文化”是一种个人理念的传达、一种道德精神的传达、一种经营风格的体现。因此从很早开始,丁劲松就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是由人组合而成的,房子也是由人设计和建造的,这群人必须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凝聚一股使命感和向心力,才能建造最有生命力的房子。因此,我们的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精神。”而丁劲松更是这种文化精神的第一个传递者。在他创业之初,还没有积累起太多财富的时候,他与职工同住同吃,过集体生活,但是他为每个员工住房配备浴室、空调、洗衣机甚至还有兵乓桌和篮球架,还聘请厨师为员工做饭,保证他们的衣食无忧,这些故事至今还在海泰内部口耳相传着,而类似的事迹还在不断延续着。或许正是因为丁劲松的这份执着,海泰已连续10年获得虹口区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并在2010年获得上海市总工会颁发的“职工最满意企业”称号。

丁劲松说:“事业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在和他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赚钱不是目的”。在他看来,巨额财富的积累本身就是取之于社会,而财富的归属最终还是要还原于整个社会的。从他第一个旧改项目开始,他就一心想为虹口区人民营造一份源于虹口、属于虹口、服务虹口的和谐环境,而之后的慈善事业,他做任何一个社会公益事业都是有案可稽,几年来海泰共捐助社会慈善基金达几千万元。他表示,集团也正在规划今后的公益事业如何去做,要将慈善事业做到规范化、常态化、持续化,要将公益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柴可:当纯爷们遇上“大姨妈” 下一篇:“问题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