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时间:2022-07-18 06:49:15

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摘 要: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认为一名好教师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讲深讲透”,使学生离开课堂时没有问题可提,这种教学几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提出问题的可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本文从联系生活经验、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探索四个方面讨论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85-01

古人云:“为学忌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都充分说明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主动提问是创造的开始,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会问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会问”。很多学生不善于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是被动地记忆和机械地模仿,因而创新能力不足。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生活中的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生活经验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一旦在这些问题上出现与他们的想法不一致或不明白的事实,他们最容易向老师或书本提出质疑。这些问题有些可能当时可以解答,有些可能一时解答不了,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豁然开朗。例如,①有些树叶为什么到冬天会变黄?为什么会脱落?而有些树叶为什么又不会变黄,也看不见明显的脱落现象?②瘦肉精饲养的动物为什么肉质比较瘦?饲料中加了添加剂后为什么鸡在短期内会变肥?③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容易骨折?④为什么熏烤、油炸、腌制的食物食用过多会对人体有害?⑤为什么有些人会花粉过敏、青霉素过敏?⑥为什么有些人需要补铁、补锌?⑦农民在种地之前为什么需要犁地、松土?种庄稼以后为什么又要除草、施肥?……。又如怎样妥善处理家庭垃圾、学校垃圾?它们是否回污染环境?”等。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前提。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民主的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解放自己,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不盲从,才能敢于提问。课堂中的师生人格应是平等的,教师不要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做为参与者一起与学生学习。面对学生的提问,我们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的创造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中肯评价及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兴趣,使他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思考和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甚至让人感到有点幼稚可笑,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而不能训斥和批评,对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更应特别的关注。

三、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问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感,进而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要给学生创造参与机会,鼓励他们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随着兴趣的增强,许多问题也就容易被发现和提出。另外,还要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多关注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生物学问题,深化学习兴趣,调动探索求知的高度热情。只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欢迎提问,学生就始终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自然就乐于观察、思考和提问。

四、引导自主探索,启发学生善问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达到善问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时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比如要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那就先让学生认识鼠妇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让学生熟知鼠妇的一些现象。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很多问题了。如鼠妇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光对鼠妇有影响吗?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坚持多引导,多训练。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只有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由此造就一批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提问能力的培养、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