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其措施分析

时间:2022-07-18 05:55:52

浅谈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其措施分析

[摘 要] 三七又名田七,伞形目、五家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药用价值颇高,世人称其为“南国神草”。三七喜湿热,因此在我国其主要分布于云南,云南省三七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大概占到全国总种植面积及总产量的80%。三七种植历经三次大的起落以及残酷市场竞争的洗礼,其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即三七种植业逐渐向高素质、大投资的大型培育户集中,一些相对较小的低素质、小投资户逐渐被市场淘汰,这一迥然相异与其它经济作物的特点直接地将三七种植业与其它种植产业分离开来。

[关键词] 三七 发展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49-01

一、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1.三七种植引导不到位,规划不合理

目前,三七种植户更多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在三七种植这一方面的引导工作做的并不是很到位。市场经济先天所具有的盲目性、滞后性,给三七种植业的发展与壮大带来了一定的障碍。2005年,我国三七种植业面积及其总产量一直都徘徊在低位,到2009年,三七重点产区的红河州县遭受特大旱灾,三七产量以及种植总面积直线下降,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三七价格持续走高。及至2013年,三七种植利润成倍递增,其价格也随之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这便引发了三七种植狂潮,越来越多的人一涌而至,投入大笔资金于三七种植业。原种植户扩大自身种植面积,本村土地不足,便对外租地进行大幅度扩充,更多的医生、教师、政府职员等或直接投资,或借钱投资,更有甚者不惜借高利贷也要在三七种植业中掺合一脚,这一种植狂潮导致了大量土地的私用滥用,大笔资金滞留于此处,给我国的社会及经济发展都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三七种植风险规避体系尚未健全

政府调控是躲避经济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三七种植业种植重点从原来的文山转到红河,红河州县最近几年来种植面积持续增高,已日渐发展成为红河州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前几年红河州县三七种植业屡次出现大的动荡与起伏,这对于本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本地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征兆。红河州县地处边疆,此地少数民族群居,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政府职能建设也不是特别完善,对于状况频发的红河三七种植业,当地政府部门也是束手无策,无法快速有效地施以调控,以帮助三七种植业摆脱困境,实现发展。

3.三七种植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对三七质量监管力度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七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市场以斤论价,只求量大而不管质好,大部分种植户在培植时大量使用化肥以及喷洒各种农药。据统计,每年三七种植田大概都会喷洒农药35次左右,每亩总农药喷洒量大概在2000元之上,个别种植户甚至会高达3500元,投入化肥施用量近2500元。这种单纯的只靠化肥或者农药催生增产,只顾及眼前利益,弃长远发展于不顾的三七种植方式,给此地区三七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三七种植业推进发展的措施

1.合理布局,有序种植

为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避免三七产业市场再次出现大起落与震荡,以快速实现本地区三七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市场资金的正常化整合与利用。首先州农业局应携手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积极主动地引导三七农户科学进行三七种植,帮助他们分析市场现状,了解市场风险,以有效避免“七贱伤农”现象的再次出现;其次,利用市场手段,结合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为三七用户量身打造专业化的“三七种植保险”,采用市场途径有效帮助三七农户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最后,引导三七农户成立三七种植合作社或者三七种植协会等,以协会、合作社等为依托,与相关加工贸易公司等提前拟订好收货合同,利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三七农户的根本利益。

2.因势利导,稳步发展

实现三七产业的发展,仅仅只在基础种植环节这一块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现代科技攻克三七种植科技难关,建立三七种植标准化基地以及注资成立地区性三七领头产业,是目前我们实现三七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三七种植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是建立三七种植标准化产业基地。选择最适宜的种植区域,以科技为依托,积极主动地开展三七最佳种植环境与最适宜种植地区相关研究,然后以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适宜土地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是建立三七区域化领头产业。相关政府单位应利用国家各种扶持性、优惠性政策,携手各大三七农户,为本地区培植龙头企业,以在龙头企业的领导下尽快形成区域化经济群体。同时,政府部门还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帮助三七农户成立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实现三七种植户之间信息的互通有无,实现三七种植户的自律自管与全州三七种植的有组织、有规模性发展。

3.加大农技人员指导,科学种植

2015年,我国迎来了中药材GAP建设热潮,三七种植业趁机而上,建立了不少GAP。因此加大对三七GAP建设基地的监督与推进,也是目前我们实现三七产业发展的重要步骤。基于本地区药材种植技术的历史积淀,三七GAP的引入与推广工作进行得还是颇为可观,种植户管理精细,操作规范,各大加工企业的参与性也是非常积极。支持、鼓励三七加工企业,贸易部门等以参股或者参管的形式加入三七种植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三七的科学化管理,降低三七种植户风险,同时还可以极为有效地实现三七种植业的“种植有目的、流通有市场、加工有原料”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

三、小结

三七作为我国中药材之瑰宝,作为云南省红河州县的支柱性产业,我们应极力对其进行科学性管理,利用政府职能、市场手段等,对其种植与生产规模等进行有效调节,以实现我国三七种植业的稳健发展与深入。

参考文献

[1]范树国,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研究现状[A],第七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第二届药用植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陈中坚,李忠义,黄天卫,王 勇,云南省三七栽培现状与发展前景[J],人参研究,2013年02期

[3]毛文菊,董哲,区焕财,冯筱骁,张汝坤,三七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2年04期

上一篇:连城县山垅田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苹果腐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