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时间价值新探

时间:2022-07-18 05:14:55

货币时间价值新探

[摘要]文章通过对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再认识和对货币时间价值表现形式的再提出,对当今的货币时间价值理论进行了再诠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展开,分别就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金融、经济等现代经济领域的应用创新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论证货币时间价值在当今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货币时间价值这个客观规律。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再诠释;应用创新

无论是开公司还是办工厂。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只要经济活动不止,货币的时间价值就以它无处不在的魅力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道理很简单,现代经济社会,不管是姓“资”还是姓“社”,不管其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它是商品社会。那么货币就是整个社会商业活动的计量基础。它的存在已经渗透到商品社会的每一个毛孔之中,并与之血脉共存。正是货币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客观属性使货币的时间价值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分别从概念诠释和应用创新两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思考货币的时间价值作为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的本质及其应用意义。

一、时间与“金钱”: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再诠释

(一)对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再认识

比如你乘公共汽车从A站到B站。每次车票为1元/张,如果每天乘坐,这样下来,每个月(按30天计)你就总共需要30元的公共汽车费。但公共汽车的月票价为25元/人。无疑地,就数字来看,一次性地购买公车月票比每天付钱买票乘车每个月总共可节约5元钱,人。虽然一次性付款比分期付款在总数上要少一些,但是如果这个结论要成立,这其中的差额到底是由什么产生的并最后是让谁来承担?到底这个常识性的结论成立的背后又隐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呢?

不等量的“钱”的确可以在某种条件下达到等量的效果,而这个条件就是时间。时间与金钱的关系,就这样让本来一是一、二是二量化了的货币的价值突然变得有趣起来:时间虽然不能产生出实实在在的钱币,但它却具有一种可以使同样的货币产生不同价值的力量。在理论上,这不同时点上同一笔货币具有的不同价值的差额(一般为正额)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这个价值的差额(价值的增值)不是投机倒把赢来的,不是风险投资赚来的,而是客观存在且永不停止的时间赋予的。既然如此,只要时间不止,货币的时间价值就会生生不息。

而货币的时间价值其实就成了流通中的货币本身所具有的一种价值增值的属性,由于时间的流动是客观的,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的增值也就必然成为货币本身的一种客观属性。从货币时间价值的通俗定义来看,这样的推理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按此逻辑,西方经济学中还有几个类似的有关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论:一个是西尼尔的“节欲论”,他认为价值是所有者放弃当前生活消费的节欲行为的报酬。一个是奥地利国学派的庞巴维克提出的“时间利息论”,他认为时间价值产生于人们对现有货币价值的高估和对未来货币价值的低估,是价值的时差贴水。还有一个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论”,他则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人们放弃活动偏好的报酬。这几种理论其实都是把货币的时间价值看作是对某种行为(比如节欲、放弃活动等)或物质(比如时间)的报酬,他们都认为时间与货币的价值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然而,马克思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经在其《资本论》中指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既然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那么时间、节欲等行为当然是不能产生出价值的。那对于前面所说的推理又该作何解释呢?对此,汤谷成在其著作《企业财务管理》中分析得非常精妙,他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根源在于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和转化,它是生产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时间价值是在资金的周转使用中产生的。”而且,他更进一步地提出:“由此可见,单纯的货币不会产生时间价值,……只有将货币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去,即转化为生产资金,并且再生产活动要能够正常运作,时间价值才会产生。”因而他将时间的价值定义为: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差额。也就是说:时间不会劳动,它不创造价值,但时间差却可以表现出价值量的差异。因而,“价值的时间差是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资金周转使用形成的价值差额是时间价值的实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不断周转使用,时间价值也不断增大。”

(二)对货币时间价值表现形式的再提出

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就是资金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周转使用,而价值增值就是它的表现形式。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中西方定义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内部,对此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不仅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描述多种多样,而且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殖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就宏观和微观而言。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又各有所不同:

1 货币时间价值的宏观表现形式

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言,货币的时间价值从相对量和绝对量的角度分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从相对量的角度来看,即是从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定义出发,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当于整个社会在无风险和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的平均资本利润率(简单地说就是资金利润率);(2)从绝对量的角度来看,即从货币资本的机会成本出发,由于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银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股票的股利率等投资报酬率相等。所以以上几种利率也可看作是该情况下货币时间价值的绝对量的表现形式,并可以此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大小。

2 货币时间价值的微观表现形式

对于一般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以下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1)根据货币在循环周期中的使用时间,决定货币的价值。价值的增殖是在资金的不断周转使用循环中得以实现的,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周转使用而带来的增值额。(2)根据货币资金投入、收回期决定货币的价值。等量的货币资本在相同的时间里可获得等量的利润,不等量的货币资本在相同的时间里当然获得的就是不等量的利润。因此,对于每个企业来讲,货币资金的回收期(在这里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在内的回收)都可看做是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现代不同经济领域的应用创新

“时间就是金钱”,货币的时间价值几乎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之中。事实胜于雄辩,下面就将分别从不同经济领域中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创新来说明它在现代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领域

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该领域内的两大重要转变,这也是财务管理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 投资决策计算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计算企业利润从而评价经济效益的。但在长期决策中,按这种传统方法计算收支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故而被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现金流量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所取代。所谓现金流量,是指

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流八、流出的数量。它可分为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两大类,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就是指那些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指标,例如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等。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当然就是指那些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指标,它主要有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利润指数三种。

随着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的加深,其在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领域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应用和推广,逐步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的计算基础和方法,促使了投资决策由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评价向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评价转变。

2 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

传统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往往是从股东利益出发,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大目标,但是随着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和应用的深入,现代企业打破了传统企业的藩篱。与传统企业截然不同的是,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风险由契约各方共同承担,因而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必然就要与企业的多个利益集团挂钩。为了使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最终目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演变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指的就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概念的成立其实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另外,在财务管理中企业的内在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v:企业价值

t: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

n:取得报酬的持续时间

FCF1:第t年企业报酬通常用现金流量指标

i:与企业相适应的贴现率

从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是在对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计量的基础上计算的。所以现在学术界认为“计算企业价值的大小,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目前最为基本和有效的手段”。正是由于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考虑和应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才从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成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其实是一个由于时滞而产生的信用借贷领域。在金融领域中,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始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主角。在这里,主要谈谈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创新。

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是建立在对货币资金连续性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货币的时间价值有四种具体的形式: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每一种形式都有相应的公式表达,可以对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分别的计量。而货币的时间价值模型就是把已知的各期的复利(年金)的终值[现值)在同一坐标轴上表示成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它用一条平滑的向上倾斜的单增曲线准确地表达了时间与货币之间的正比关系。

正是由于货币时间价值模型的建立,货币与时间的关系被量化了。因而“在我们的金融活动(交易)中,它不仅可以准确地计量出各种金融工具的时点价值,为出资者和筹资者提供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无风险金融工具的公允市场价格,而且当风险投资理论出现之后,时间价值模型与风险价值模型的结合,使有风险的金融工具的计划有章可循。”

综合两个领域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应用情况,其实可以用乔世震的一句话来总结:“金融界与企业财务界的职业操作都是在资产时间价值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

(三)经济学领域

经济学是一个研究客观经济现象的领域。在经济学领域中对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解与财务管理中对此理解有所不同的。

在很早以前,人类社会一直进行的是物物交换。人类社会步入了商品经济社会以后物物交换越来越不能适应其发展,于是就从商品中分裂出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如今。货币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是指任何一种能同时充当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资产。货币的实质是一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属性。

货币的产生和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社会的日益繁荣。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了商品经济社会中借贷关系的产生,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此产生了分离。这便形成了商品经济社会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存在基础。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可被定义为:因放弃一定时期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或因取得一定时期货币的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溯古至今,追寻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线索,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商品经济和借贷关系存在,必然就存在着货币的时间价值。

综上所述,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在新的发展阶段对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再诠释,充分认识和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内涵及规律。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汤谷成,等企业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王化成企业财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裴平,等国际金融学[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乔世震财务管理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上一篇:国际资本流动与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合并会计报表的简易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