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时间:2022-07-18 04:59:24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进行阅读教学是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渠道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49-02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项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目标和基本学习策略方面都对小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提倡重视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其中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能阅读小短文,并能读懂小故事,但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对阅读文章缺乏兴趣,即使读懂了也是局限于课本内容,阅读课效率并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呢?

一提升阅读兴趣,贴近学生生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汲取知识的要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

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材料的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现在的小学英语阅读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开展恰当的新课导入,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其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并且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兴趣需要动力来维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去阅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年纪小,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对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在成功地选择材料后,如果教师不注意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成功的选择阅读材料也就只是“昙花一现”。

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切入点,小学英语的阅读文章篇幅较短,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少及语法知识欠缺的局限性,再加上小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读的时候没有目标或读了后还是比较迷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渗透文章内容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任务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虽然一问一答能让学生对阅读短文有所帮助,但“一问一答”挤牙膏式的交流容易造成课堂毫无生气,且效果也不佳。因此,在阅读课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轻松、有趣,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听和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获得英语知识的手段,听的能力差,说的能力就跟不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强语感,提高应用英语的技能。但阅读短文由于句段繁多,如果采用传统的“翻译法”进行教学,教师利用母语逐词逐句地进行解说,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被动了,表面看来学生理解了短文内容,也懂得了语法规则和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但长此下来,学生一旦离开课本,就无法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成为“哑巴英语”。

运用“交际法”进行阅读教学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培养学生在交际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演绎情景剧来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通过趣味故事的导入和演说,学生已掌握了短文内容和词汇,明了语法规则,但要通过创设情景和表演活动才能获得并巩固应用英语的技能。于是我会配以一段应景的音乐,与学生共同演绎由短文改编的情景剧,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鼓励学生参与对话。

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在阅读课中,学生经常读着读着就问我,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为此,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五增加学生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小学新标准英语的每一篇文章都贴近生活,学生读着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中seasons, letter, plans, asking the way等都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培养阅读兴趣。为此,我会要求学生每次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写一篇英语短文。例如:在学完Seasons这课后,我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并写成短文。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思考与写作时不但可以运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可用到许多学过的知识。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了解许多课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的语言知识,从而延伸了英语的阅读空间。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是在大量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各种形式。我们既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决心、恒心、创意、乐意;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好的阅读技能,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上一篇:现阶段初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