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

时间:2022-07-18 04:33:51

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脾胃科就诊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且接受急诊内镜检查的患者22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内镜诊断的病因、病变部位、内镜下止血的方法及行止血后再出血的征象。

结果:211例患者中207例通过内镜检查确诊病因;192例患者经内镜下止血治疗,183例首次止血成功,其中15例患者内镜止血后出现再出血征象,9例行内镜下止血不成功后转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余19例患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局部注射止血92例,9例出现再出血,止血成功率90.2%;血管夹钳夹止血61例,2例出现再出血,成功率97.0%;电凝、光凝止血31例,出血4例,成功率87.1%。

结论: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中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迅速、准确的起效,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首选方法,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诊内镜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95-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为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引起的上消化道的出血;急诊内镜检查是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4h~48h内行内镜检查。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病变部位、及止血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1]现本文进行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脾胃科就诊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且接受急诊内镜检查的患者221例,男性106例,女性10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患者出现呕血91例、黑便100例,呕血及黑便20例。

1.2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急诊内镜检查,同时检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并于检查前备好止血所需的药品和器材,急救所需药品等。内镜检查下找出患者病变部位,明确病因,如有疑问取病理组织送检;若患者胃内有积血者用生理盐水冲洗抽吸,至内镜下视野清晰。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常用止血方法如下:①局部药物注射:常用药物包括1/10000肾上腺素和硬化剂,在病灶周围每隔2~3mm分点注射,每点注入1.5~2.5ml;②血管夹钳夹:将出血部位及周围组织用血管夹夹紧,阻断出血部位的血运,达到止血的效果;③电凝、光凝疗法:使用激光或高频电等技术达到止血的效果。根据患者病情诊断、病变部位、出血量等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必要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止血方法联合止血。[2]

1.3止血效果评价标准:首次止血成功:内镜止血治疗完成后5分钟内无出血;再出血:内镜止血后7天内又出现呕血、黑便等临床表现,或出现休克指征或手术、内镜检查证实发生再出血。

1.4出血评价标准:根据Forrest出血分级方法分级:Ⅰ为活动性出血,其中Ⅰa为喷射状活动性出血,Ⅰb为渗出性活动性出血;Ⅱ为近期出血病灶,其中Ⅱa为可见血管残端,Ⅱb为不可见血管残端但周围有血凝块附着;Ⅲ为单发病灶但无近期出血的迹象且基底洁净。[3]

1.5统计学分析:数据利用SPSS1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病因诊断:在我院进行急诊内镜检查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211例患者中,胃溃疡92例,十二指肠溃疡81例,复合溃疡9例,吻合口病变6例,贲门撕裂19例,其余4例结合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患者。

2.2内镜下止血治疗:对192例患者行内镜下的止血治疗,其中胃溃疡92例,十二指肠溃疡81例,复合溃疡9例,吻合口病变6例,4例胃癌患者;Ⅰa级17例,Ⅰb级136例,Ⅱa12例,Ⅱb27例。应用局部注射止血92例(Ⅰa10例,Ⅰb86例,Ⅱa9例,Ⅱb21例),9例出现再出血,止血成功率90.2%;血管夹钳夹止血61例(Ⅰa7例,Ⅰb50例),2例出现再出血,成功率97.0%;电凝、光凝止血31例(Ⅱa3例,Ⅱb6例),出血4例,成功率87.1%。19例贲门撕裂伤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且其诊治符合相关文献的诊治标准。[4]

192位患者经有效内镜止血治疗后,183例首次止血成功,其中15例患者首次止血成功后出现再出血征象,有效率91.8%;9例行内镜下止血不成功后转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总有效止血率95.3%。

3结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常见临床急症,严重者可引发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其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技术应用的增多,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的成功率也越来也高,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而急诊内镜可直接观察出血部位,明确出血病因,同时可对出血灶进行止血治疗。

本研究中211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其中207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98.1%;192位患者经内镜止血治疗,183例首次止血成功,其中15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再出血率8.20%,止血总有效率95.3%,内镜止血治疗的有效率及再出血率基本与有关报道一致。[5]

临床中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较多,包括:局部药物喷洒和局部药物注射,激光光凝、高频光凝、微波、热探头止血,血管夹钳夹等。本研究中采用局部注射止血,血管夹钳夹止血及电凝、光凝止血,局部注射止血主要是通过收缩局部血管、促进了血小板的凝聚而起到止血效果;血管夹钳夹止血是将出血部位及周围组织用血管夹夹紧,阻断出血部位的血流,达到止血的效果;激光光凝、高频光凝止血是利用激光光能及高频产生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使血液和组织的蛋白质凝固产生作用,使小血管收缩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局部药物注射止血能够迅速促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了凝血过程,能够对出血创面在1~2min迅速到达止血效果,且止血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操作简单易行方便,但疗效较血管夹止血低。虽然血管夹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但其对操作者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并且价格较昂贵,故临床应用注射治疗较多。[6]经研究,笔者认为,行内镜止血治疗时,要根据病变的位置、病因、病灶大小及出血量及等级来选择止血方法,必要时可行联合止血治疗;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检出率较高,且内镜下止血也有较高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闻,钟尚志.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消化内镜,2007,1(3):54-58

[2]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等.内镜下注射治疗结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消化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2):88-89

[3]FORRE ST JAH, FINLAYSON NDC , SHEARMAN DJV. En-dos copy in gast roint est inal bleedin g[J].Lancet,1974,2(6):394

[4]《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09,杭州)[J].中华消化杂志,2009,29(10):682-686

[5]Elmunzer BJ,Young SD,Inadomi JM,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the predictors of recurrent hemorrhage after endoscopic hemostatictherapy for bleeding peptic ulcers[J].Am J Gastroenterol,2008,103( 10) : 2625-2632

[6]张少虹.急诊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81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3,9(10):83-84

上一篇:ARF,p16INK4,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下一篇:医患矛盾的本质及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