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18 04:24:21

精益生产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精益生产方式的不断实施,人力资源因素影响了企业发展的有利实施。本文根据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这种精益生产模式提供了有利决策。

【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近年来,我国很多大规模企业已经开始利用精益生产模式发展,并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企业在推进精益生产期间,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不合理,导致精益生产效果不够好。因此,为了提高精益生产的有利效果,就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意义,并保障企业的有效发展。

一、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精益生产主要包括四方面,其一,能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主要在生产过程中,将一些不产生附加值作业用在附加作业上,并浪费了产品的生产时间。如:在生产时间上的浪费、在搬运上的浪费以及在加工期间存在的浪费现象等。其二,能实现准时化生产,它主要根据一定的生产量对产品进行生产,并能满足各个工序的生产。还能实现均衡化生产,在生产期间能使产品实现稳定生产,并降低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其三,还能实现"三现"主义,能够根据现场、现场中的实物以及现场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形成正确的处理办法。其四,还能持续改善,能够根据企业中的不同发展领域、不同的工作位置实施改进与完善。如: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发展、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以及建立准时生产体系。为了保证质量提升,必须要限制成本因素以及交货时间,并控制合理的建设目标。企业在持续改善期间,还要对企业战略实施规划、提出合理建议、组建科学的团队活动。因此,持续改善战略目标就是要利用各个部门建立的计划来保障企业发展质量、成本以及在各个方面中的目标控制。

二、精益生产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人力资源素质与责任意识

我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素质与责任意识都比较差,特别是民营企业中的劳动力。由于学历因素、招聘制度、培训制度的影响,很多员工都没有实现系统化的业务培训,而且,该类人员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法律意识也比较浅[1]。在管理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模式,所以在精益生产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还不能适应它的进步与发展。

(二)人力资源的技能挑战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他们对新知识以及新能力的掌握都比较弱,所以在新技术革新形式下,他们对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利用根本不能熟练操作。在实施新制度改革形式下,企业员工在思想以及能力上都不能跟上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最后,大部分员工都选择离职[2]。

(三)人力资源的创新挑战

在精益生产模式发展下,员工在生产与发展中面临较多问题。为了使企业在发展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新技术与新思想发展形势下,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技术人员需要提高的能力,企业中的其他员工也要利用新技术分析企业中的相关信息,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化解决。

(四)人力资源的协作能力

在精益生产模式下,对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精益生产主要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模式,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之间不仅要分工合作,还要相互协作,并共同改善企业的生产模式[3]。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很多员工的法律意识与独立意识都在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在精益生产模式下,就要提高其他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降低企业精益生产的效果。

三、精益生产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培养劳动技能与企业文化

提高人力资源的劳动技能,培养企业的文化建设。一些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并没有形成一定重视,也没有增加一定的培训方式。所以在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过程中,实现高技能、高素质人员能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也能实现企业文化的结合形式。企业员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稳定的发展水平,不仅对企业的文化理解能力比较低,在企业技术方面,企业员工队伍也不够稳定,从而制约了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对员工技能以及企业文化的培养,根据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发挥有利的培训效果[4]。

(二)重视员工满意度

要增加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就要建立员工的激励机制。在我国人力资源传统管理过程中,一般只将员工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忽视了员工在工作中的满意程度。很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没有得到工作上的体验,还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企业降低了一部分的经济损失。在精益生产基础形式下,要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人力资源领导就要加强对员工的重视,并利用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人力资源部门在实际实施期间,不仅要制定合理计划,还要针对科学措施来执行,并根据执行情况的不断完善,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三)构建丰富的工作氛围

要为企业员工构建丰富性的业余生活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有些企业在发展与建设中将生产与发展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忽视了对企业员工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工资少、待遇低的员工,他们只是将企业的运行设备作为附属物,从而增加了员工在工作中的压力[5]。在精益生产模式下,要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就要提升员工的工资待遇,可以在企业中创建图书馆、增加健身设施等,并不断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为了缓解员工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增加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并使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

(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

在激励机制创建基础上,不仅要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并使每个员工都能服务于企业的全局发展。在精益生产模式下,要鼓励员工在生产期间增加对新工艺、新流程的尝试,企业领导也应对这种现象给予鼓励,并增加员工在创新工作中的自信心,保证精益生产的良好发展。还要建立科学化的建议制度,对企业中存在的不足,员工能及时提出意见和建立,并针对有利的信息给予奖励,这样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还能实现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结:

我国企业要实现精益生产就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积极改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建设与发挥的影响功能。为了推动企业的精益生产,在人力资源部方面,不仅要实现严格管理模式,还要保证企业的稳定的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精益生产效果的有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俊现,盘毅.精益生产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价值工程,2013(19):151-152,153.

[2] 邓善怡,戴良铁.精益生产变革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J].企业管理,2015(3):58-60.

[3] 刘贞立.精益生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以HD公司油缸精益生产管理为例[D].安徽大学,2012.

[4] 范峻辉.基于精益生产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 袁建平.基于精益生产的南岳公司总装生产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周宇(1984.10--),女,汉族,云南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上一篇:英语商务文本翻译策略总结性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