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课堂环节 提高教学效益

时间:2022-07-18 01:42:45

简约课堂环节 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简约而不简单”,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透彻、智慧,也是超越。简洁的教学情境,简约的教学环节,简易的教学手段,简明的教学语言,无不折射出教师精湛的教学技术、深刻的教学思想。教学环节是多好,还是少好?我认为教学环节不宜多,因为环节多了容易散,而不容易“透”。归纳起来,课堂教学大体需要三个环节:导入、探究、练习。

一、创设简洁实效的课堂导入

要上好一堂课,导入非常重要。有效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们创造了许多教学导入的方法,如,开门见山、动手实践、激趣引探、温故知新等,值得大家借鉴。我认为导入主要做到快而有趣。

每节课都有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要把教学重心放在理解、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上,自然要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这里。因此,不能在导入环节上徘徊不前,花太多的时间。课堂教学的导入做到“快”,就是给探究核心内容留出更宝贵的时间,使新知的学习更“透”一些;导入做到“趣”,就是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和价值需求,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教师们在导入环节中要非常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如,讲故事导入,做游戏导入,猜谜语导入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导入的方式视学习内容而定,切忌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而应注重在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方面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如,一位教师教学六年级“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在导入时,就提了以下8个问题:1.今天,我们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共有几个面?2.哪三个面?3.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4.两个底面是什么图形?5.圆的面积怎么算?6.那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呢?(生摇摇头)。7.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生:弯弯的)。8.师:以前学过吗?(生:没有)。师:因此,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求出圆柱的侧面积,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上一问一答的导入(学生都做了正确的回答)看上去无可厚非,环环相扣,说明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先求侧面积,但细细想来,实在不值。一是8个回合的问答式导入占用时间太多;二是六年级的学生不需要没有思维含量的支离破碎的问题。设想一下,导入就有8个问题,那么探究圆柱体表面积这一重要环节又有多少问题呢?再加上练习,问题就更多了。

再看下面的导入:

师:(出示圆柱体)圆柱的表面含两个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用两个圆形底面的面积加上侧面积就是整个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会算吗?

生:会。(半径的平方乘以周率)

师:侧面是弯的,怎么求侧面积呢?(停顿一会儿)看来,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关键要找出求侧面积的方法,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呢?大家想想办法。

几句话言简意赅,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可以留下更多时间研究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追求简约高效的新知探究

新知的探究是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一般会将最为宝贵的时间和更多的时间放在新知的学习上。如果学生在练习和作业时出现困难,根源可能就在于对新知的理解没有“透”,吃的是“夹生饭”,只掌握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容易“掉进陷阱”。

如,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们可以通过“1.试一试:哪个杯子溢出的水多?2.猜一猜:谁的体积大?3.捏一捏:谁的体积大?4.比一比:哪个体积大?”等4个教学环节,实现体积概念的真理解。第一个环节把大小明显不同的两个物体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讨论“溢出的水谁多谁少”,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第二个环节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比较体积大小,不能只看面,而应看体。第三、四环节通过“捏一捏”“比一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分析中,学会根据体积概念的本质作出判断。

同样掌握一种方法,探究一个规律,理解一个概念,需要让学生经历比较充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是数学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更是学生经历学的过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没有过程的学习,就没有感受和体验,就谈不上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三、设计精简灵活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而较少去考虑课堂练习的设计。把教材和练习本上的习题搬下来给学生练习,针对性不强,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一是课堂练习要求“精”。课堂40分钟里,留给练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练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有效练习?练习如何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一般可以设计3道练习题:1.与例题相仿的练习,叫“保底性”练习,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2.变式题,叫“发展性”练习,一题多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变”中发展学生的教学思维。3.“挑战性”练习,主要对象是学优生,让学优生吃得饱。

二是课堂练习要求“活”,练习既是对新知的巩固,又是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练习中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求“活。”同时,教师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能让学生重复、机械地操练,而要使学生在练习中懂得如何思维;也要改变一味书面的形式,设计一些实践性、研究性的作业形式。

总之,练习与作业的设计要在“量”上做减法与加法,减少课外的、书面的作业,增加阅读的、实践的作业以及课内作业。在“质”上做乘法,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层次性,做到“精”而“活”,形式上突出多样性、复通性,一题多练,一题多变。■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武平县武东中心学校)

上一篇:“体验式学习”的课堂策略研究 下一篇:亲近自然,让阅读教学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