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让阅读教学更有活力

时间:2022-03-02 09:13:47

亲近自然,让阅读教学更有活力

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与农村的人和事、景和物紧密相关。如果把语文阅读教学与农村的一切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吸取丰富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在观察思考中培养创造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将变得生动、活泼。

一、先看后学,建立初步感受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获得与文本相关的感性材料将使他们更直接更迅速地理解课文。语文教材中有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有些可以在新课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走向自然,观察欣赏与文本描写相关的景物。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初步感受,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热情,并推动他们在学习新知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

在教“秋天”这篇课文前,我带着学生来到野外,让他们看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飞翔的燕子;看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池塘里清澈的水波、嬉戏的小鱼,还有田埂上忙碌的蚂蚁。学生欢呼雀跃,一边观察一边议论。野外活动结束,我带学生回到教室,让学生谈看到了什么美丽的事物,面对如此多娇的大自然自己有什么感受。做好这些铺垫以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联想看到的景色,书本文字与看到的图画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迅速更形象也更深刻。“像铺了一地金子”“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对这些生动的句式只要老师稍做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它们的妙处了。

二、边看边学,理解重点内容

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内容丰富,文字凝练,描写精彩,但如果仅靠学生捧着语文书坐在教室内,却是非常难以体会的。倘若把农村这块天地提供的丰富素材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把大自然作为语文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边看边学,边学边看,将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教《咏柳》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熟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后,让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把柳树说成是碧玉呢?柳枝与丝绦有什么相似呢?把春风比成剪刀恰当吗?这首古诗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呢?关于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到自然中寻找答案。我把学生带进柳丛中,学生如放飞的小鸟,无限欢快。春风拂面、柳枝轻摆,我引导他们看,引导他们想,然后分小组讨论。在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时,答案精彩纷呈。他们把诗人笔下的柳树、春风的特点体会得淋漓尽致,作者别出心裁的比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们今后写文章遣词造句必将有良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诵课文,他们个个情感饱满,背得有声有色。在大自然这个课堂,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先学后做(看),形成深刻体验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描写的就是农村的物、农村的景,然而因为学生平时缺少留心观察的习惯,或不去实践,所以往往并不十分熟悉。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可先让学生学课文,然后让他们去做一做,或让他们去看一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又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课文,而且又能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在教了“蟋蟀的住宅”以后,我让学生带着小锹,到野外找蟋蟀的住宅。因为学了课文有了书本知识,他们就照作者的介绍去找蟋蟀的住宅,找到后欣喜若狂,挖到了住宅中的蟋蟀更是如获至宝。他们把蟋蟀捉在手中,反反复复地看。有同学说,蟋蟀这种小动物能造出这样的住宅,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能相信呢!有好奇的学生对蟋蟀柔软的足特别感兴趣,反反复复瞧了又瞧,摸了又摸,他们想弄清楚这柔弱的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有些学生还挖出了其他的一些小动物,他们又在那里仔细观察,热烈讨论。学生围在一起进行探究的情景真是令人激动,这是站在教室里的教师永远不能看到的。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而农村有许多鲜活的教与学的资源,我们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尽可能把教材还原给生活。我想,如果我们把与农村相关的语文教学课堂放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会不断提高,他们也会更加热爱自然,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人文素养都能得到扎实有效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简约课堂环节 提高教学效益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