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18 01:00:00

经济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摘 要] 我国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断革新,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仍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且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改进现行成本核算方法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医院成本核算为例,探讨了医院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以及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核算 成本 激励

[Abstract] The current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innovation for national accounts and macro decision-making to provide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ut in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still very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 needs, and increasingly exposed many defects. As a result, improve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cost accounting is a priority. Based on the hospital cost accounting, for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ospital's cost accounting system,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accounting costs incentive

一、经济成本核算的涵义

经济成本核算是指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投产前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到产品销售过程进行经济成本费用的识别收集,并使用会计或统计等方法进行成本处理的一系列活动,即用货币形态反映产品质量状况。经济成本核算是经济成本管理的环节之一,其各环节分别是经济成本预测与计划、经济成本核算、经济成本分析、经济成本控制考核。这些环节之中,经济成本核算环节具有为其他环节提供数据支持的特殊地位。在当前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下,质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成本核算作为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核算,对有关质量费用的各种原始资料,按照经济成本管理要求进行归集后,才能从中发现质量费用的运行规律,才能进行分析和考核,使经济成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不仅使全面质量管理得以更好地实施,也使会计体系得以更好地发挥,起到更大的作用。它有利于衡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有助于分清各部门在质量方面的经济责任,所以推行经济成本核算是势在必行的。

二、目前经济成本核算的不足

1.经济成本核算内容方面的问题

经济成本核算内容的定义,决定了经济成本核算的范围和深度,依据我国对经济成本的定义,经济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并不是一一对应。经济成本的一部分(比如废品损失)包含在产品制造成本之中,一部分(比如质量索赔费用)包含在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中。如果在会计确认时未将经济成本与产品成本严格区别,将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给会计实务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这又是实际中难以避免的情况,例如: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指出的采购优质材料而增加的费用是否应计入经济成本。对于这个问题,只从经济成本定义出发不能得到解决,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不断变化的经济成本核算的内容,给经济成本核算带来了问题。当前环境下这类问题多为:只重视产品制造过程而忽视了设计和营销过程的经济成本,核算内容没有包括隐含性的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不能完全评价质量的经济性等。

2.经济成本核算方法方面的问题

企业采用怎样的经济成本核算方法,决定了经济成本核算结果的如何。经济成本核算不是单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或者其他方法,这是由经济成本不同内容具有的不同特性决定的,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经济成本核算方法具体执行,当前很多企业中,经济成本核算未与产品成本核算有机结合,弱化了成本信息的可靠性:核算只为成本而成本,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实际支持,这样的问题都是由经济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当引起的。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经济成本核算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核算粗糙,不能准确地揭示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种是超前于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无法顺利实施或者实施成本过大,反而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运作。

三、经济成本核算的方法

目前经济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本方法:(1)统计核算方法。经济成本的统计核算是搜集和整理在经济活动中符合经济成本定义的费用的数据材料,并通过分析找出其规律性的过程。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统计的各种方法进行资料获取和处理,例如可以采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方法,也可以采用分组等统计方法处理取得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统计核算的方法目的在于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并不注重核算资料的完整性。(2)会计核算方法。经济成本的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手段,连续地反映和监督质量职能。与统计核算方法相比较,会计核算方法的特点首先是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统一量度,比较单一;方法主要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经济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为主,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质量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这是只有会计核算方法才能做到的,所以也是会计核算方法最大的优点;由于核算方法的要求,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经严格审核的凭证来记录质量经济活动全过程,所以资料也是最准确、完整的。(3)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根据经济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处理方法。经济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显见的经济成本和隐含的经济成本。显见的经济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实际支付的、需要在再生产过程中得到补偿的那部分经济成本,例如质量培训费、检测试验费等。隐含的经济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虽然导致企业效益的减少,但企业实际并未支付或发生,在再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补偿的那部分经济成本,例如停工损失、产品降级损失等。显见的经济成本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在会计账户中归集反映,隐含的经济成本因为其并未发生或支付,在会计账户中没有反映,采用统计方法核算是最直接适合的。这种把两种核算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的特点也结合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方法的特点,既可以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台班等多种计量单位,也可以采用统计调查、统计分组、会计记账等各种方法收集资料,资料也相对完整,更具备了自身独有的机动灵活的优点。

四、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以医院为例

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从上到下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以经济核算部门为成本核算中心,科室、班组配备兼职核算员,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科、班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医院在医疗活动中,要使原始记录正确,就必须有完善的计量验收、领发等制度。医院内部各种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认真计量,并认真填写材料物质流转凭证,严格办理好各种收发领退手续。对消耗量大的水电气,应由专职人员经常检修计量器具,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无误。

3.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医疗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劳动,为了完成某项医疗服务有时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为了明确医院内部各科室、班组的经济责任,医院应对物资在各科室、班组之间的流动,以及相互提供的劳务采取内部结算的形式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4.科学确定成本责任中心。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的设置成本责任中心显得极其重要。成本责任中心设置合理,成本的分摊、归集将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结果;成本责任中心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

5.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归集与分配。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医院成本核算在归集与分配费用时,应按照各部门、科室、班组受益程度进行。属于单一部门支出的费用,直接归集到这个部门,属于几个部门共同承担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按受益程度进行分配,谁多受益,谁多承担费用,做到分配合理,分摊公平。实行成本核算后,职工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质量、科室经济效益、病人收治量挂钩,从根本上调动了全院职工参与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分配模式,调整和规范了医院、科室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技术、风险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解决好医疗服务质量、技术与成本的关系。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人、才、物资源,促进医院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医院不能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也不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借口,忽视成本核算。

7.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医院应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保障,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条途径。在实施成本核算过程中,既要防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行为,也要防止为追求社会效益而不讲经济效益的行为,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有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1)管理成本的公摊问题。大多数医院在成本核算的实际运行当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摊行政部门、职能部门、后勤部门等的管理成本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对医技科室大型设备和房屋的折旧费也没有计提和分摊。管理成本的分摊方法虽然较多,但尚没有一种既准确又具可操作性的公摊办法。医院毕竟不同于企业,有些管理成本是无法精确分摊的,因此,在遵循因果、效益、目的原则的基础上,精确测算出总的管理成本,然后按人或病床数量进行分摊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便于操作的方法。只有把管理成本分摊工作做好,才能使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做到位。如何科学地公摊管理成本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对职能管理和后勤部门成本核算的问题。职能管理部门和后勤支持部门是医院的费用部门,控制好这些部门的费用支出,对医院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对具体的科室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某些科室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地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服务,影响了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工作进程和质量,甚至由此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由于这些科室提供的服务没有进入被服务科室的成本,因而没有产生科室之间的成本联动效应。对后勤支持部门实行内部转移价格,明确成本费用归集,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后勤社会化也是各家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实行成本核算积极探讨的一种方法,各个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张 丽:医院成本核算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探讨[J].重庆医学,2004,33

[2]张炳军 岳晓虎: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4,1

[3]李信春 晓 钟:医院成本核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

上一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下一篇:论稳健性原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