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创新的对策探析

时间:2022-07-18 12:39:49

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创新的对策探析

摘要:金融危机企业带来了市场萎缩、利润下降、融资困难等一系列生存和管理困境,但同时也给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包括促进企业技术、产品等的创新和升级,促进企业向集约型、循环性成长方式转型,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在危机面前,企业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突破企业创新困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握好企业创新机遇,赢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创新;机遇;困境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8-0046-05

创新是一个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几乎所有的企业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但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不断创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创新必然要与风险联系在一起,而这一点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1]。从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拥有的财富减少,严重冲击了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不足,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拥有的资金减少导致其投资减少,进而经济下滑,而经济下滑又进一步导致收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企业产品积压,没有盈利,又不能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对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使得许多企业在降低成本与企业创新之间犹豫不决。

笔者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我们应对经济危机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他对创新思想的理解,并用创新思想解释了经济发展及波动的全过程。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五种情况:一是生产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技术创新;三是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材料创新;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2]。无独有偶,哈佛大学的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有不同的路径,首先是维持性创新,在现有市场上使得现有产品或服务更好、更快或更方便;第二种创新路径称为破坏性创新,创新路径是通过不连续的变化,可能是通过技术上的能力破坏或者市场的改变等因素影响。虽然克里斯坦森的破坏性创新主要运用于技术、市场等方面,但是金融危机这样极具破坏性的因素,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3]。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创新的机遇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金融危机也是如此。在一般研究中,学者们较多地关注金融危机的风险与挑战,却对其正面意义认识不足。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及创新理论来看,金融危机也是经济发展和创新成长的必然过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创新也是长期的、痛苦的过程,经济发展就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它将破坏旧的产业及生产方式,让新的产业和生产方式有崛起空间。对于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就是企业创新成长的重大机遇。具体说来,金融危机可给企业创新带来以下机遇:

(一)金融危机可以促进企业技术、产品等的创新和升级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滞后是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产业内的企业个体来看,根源就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没有及时对自身技术、产品更新换代,没有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从而导致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使产业链处于老化和固化的境地。一般说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往往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因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当和滞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防范,当金融危机到来时,所有问题就暴露出来。金融危机迫使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产品升级和服务提升,从客观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产业的合理化、高级化,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虽然危机的发展会造成一些企业倒闭,但这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壮大、整合兼并及升级换代的契机。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证明,扩大成熟的行业市场份额通常会逐渐向大品牌集中。中小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应该扩大市场份额,在产品更新、管理模式创新、品牌打造、品牌附加值提升等方面做好应对之策。

(二)金融危机可以促进企业向集约型、循环性成长方式转型

企业创新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就是达到低消耗、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从企业成长方式来看,创新就是要使企业走向集约型和循环型成长之路。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企业的发展,这些年来一直走一条粗放型的成长道路,这种成长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低产出、低效益。这种方式不仅消耗了极大的能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金融危机的严酷环境下,这种成长方式将被加速改变,被更加依赖创新的集约型、循环型的成长方式取代。集约型、循环型成长方式的基本特点就是企业通过创新来提高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成本和社会发展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追求低消耗、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各企业本身就缺少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加之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萎缩、成本上升等,使得企业不得不转型,通过创新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成长方式向集约型和循环型转变。

(三)金融危机为企业提供了海外并购和人才猎取的机会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淘“便宜货”机会[4]。金融危机的发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并购国外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一些制造性企业的机会,很显然,次贷危机后美国的大部分银行倒闭,货币市场处于严重的瘫痪状态,人力资本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直接导致海外企业融资困难,财富资本缩水,为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寻求国际合作伙伴。这样的大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直接从并购中获取高新技术和品牌产品的机会大大增加。而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其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附加值一直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确实有很大差距,在技术、产品设计、流程再造等方面发展和不断创新能很好地把握住这次机会,在同国际企业协作过程中,不但把其高端技术要引进来,而且要学会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突破国内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进而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另一方面看,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在创新中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创新型人才。金融危机导致了欧美很多企业破产或是大量裁员,很多高级技术创新人才面临着失业,这就为中国企业获取创新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了机会。

(四)金融危机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很多企业遭受了重创,尤其是主要依赖出口的企业,和这些企业直接或是间接相关的企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应对危机就成为产业链上企业的同舟共济之途。比如随着河北钢铁集团的成立和2010年4月份对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收购,极大地提高了进口铁矿石谈判话语权和国际地位、提高了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和危机下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包括“联想”、“海尔”、“长虹”等都在使用视高科技提供的视频会议租用解决方案,他们利用这个稳固、安全、优质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每天进行无数次的远程会议,做到企业内部重要信息适时通报,市场问题随时解决,在最短时间作出决策。对此视高协同视频会议系统租用服务不仅能为大量企业提供完善周到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为他们节省了大笔的差旅费开支,成为企业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保证开源节流的最佳合作“伙伴”。要想实现突破性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在经济危机时期更是如此。必须合纵连横,集约社会力量,联合战略伙伴协同创新。”[5]企业之间这种协同合作客观上不仅避免了自身资源资金不足的困难,也推动了企业间技术的交流交换,提升了企业组织的学习力,增强了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

(五)企业对危机防范机制的创新

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企业为了预防、转化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使企业摆脱困境、避免或减少企业财产损失,将危机化解为转机的一种企业管理的积极主动行为[6]。要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就要厘清危机的原因。分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会让企业对危机的防范有更深的认识,帮助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范危机再次发生。危机管理还要求企业要从面对危机及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学习、总结和创新出一套适合企业的危机防范机制,建立危机管理制度,这一点对目前中国企业来说,还处于极不成熟的阶段,因此通过对危机的认知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金融危机就成了当务之急。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创新的困境分析

从消极的角度看,金融危机给企业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金融危机给企业创新造成诸如市场萎缩、资金短缺、消费减少、产品积压等考验和挑战,对企业创新进程而言都是不小的阻碍,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创新与生存的“囚徒困境”当中。

(一)企业创新的头号困境就是资金匮乏,成本压力大

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了经济不景气,经济不景气导致收入下降、需求不足、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市场萎缩,市场萎缩直接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盈利下降,部分企业艰难度日,一些企业甚至陷入瘫痪状态和破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削减投入、降低成本势在必行,但是无论是从削减人力成本还是研发资金对企业的创新都是减缓作用,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是要坚持创新还是要削减成本,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选择。研发和生产条码打印机的Datamax-O'Neil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两难问题。其许多原本已制定好采购计划的用户决定推迟购买Datamax-O'Neil的产品,这对他们的经营状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研发投入也不得不更加慎重。[5]

(二)企业的经营管理困境

金融危机肆虐下,企业经营环境极度不稳定,给企业的管理环境带来了高度不确定性。企业创新时不仅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要考虑技术的变迁、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变化、以及危机时期政府政策变化等,这一系列的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很大。在危机影响下,管理环境变化的幅度、速度、不可预测性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管理环境的巨变增加了企业创新失败的风险,导致企业宁愿削减成本以安度危机也不愿意增加投入进行研发创新,以减少失败风险。也有一些企业原本就没把创新放在应有的位置,而在金融危机面前创新更是成了企业的“鸡肋”,甚至被企业所抛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企业本身处于企业发展体制转换之中,尚未形成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因此企业创新不存在。第二,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削减生产成本、减少人力成本和降低研发投入等措施,根本没有意识到只有创新才是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创新的真正价值,在思想观念上不重视企业创新。第三,对于现在的国内民营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存活艰难,根本没有创新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也就是没有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一味地仿照别人,抄袭别人,成为山寨企业,部分企业甚至连“山寨”都做不下去,只能倒闭破产了之。第四,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的胁迫下走入旧的发展惯性,害怕创新失败,于是只能在习惯的长期不变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中勉强度日。

(三)企业传统文化观念束缚困境

企业的文化观念,是指企业组织内的主流文化观念。企业领导者,不但要开发创新成果,也要注意培植既有企业特色,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7]部分中国企业家信奉“中庸之道”,认为凡事过犹不及,中庸的思想导致中国人不愿冒险,企业的经营者有厌恶风险的心态及行为。其次是爱“面子”的观念导致企业家畏惧冒险。企业家在生产经营中,为保全“面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不敢贸然冒险。这一点对于在金融危机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所以,思想方面的冲突形成企业创新中高风险性与维持现状的矛盾。

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过程不仅复杂而且风险较高。“风险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变动性的影响,使实际结果和预期发生背离而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8]。”美国《幸福》杂志报道,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为8 715%;美国的风险企业,10个中有2个完全失败,6个受挫折,只有2个成功,2个之中只有1个真正获得经济的巨大收益。日本学者板治光共对200多个技术开发项目案例的调查显示,真正成功的项目在10%以下;据中国有关部门对全国10 000多个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调查,70%的项目取得技术成果,仅11%的项目开拓了市场[9]。这些还仅仅是在经济景气、没有危机的情况下的调查研究结果。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创新的对策

很多世界级大公司因为从不放弃技术创新,所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仅没能击垮他们,反而成为其做大做强、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怎么样才能在金融危机的萧条状况下坚持创新,实现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笔者看来,至少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促使企业坚持创新,安度危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坚定创新信念,在创新中降成本谋发展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害怕失败,不敢承担风险,“好面子”,中庸思想比较严重,旧观念就成为企业创新的桎梏。行动从思想中来,思想支配行动,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生存,就必须创新,企业要创新,就必须进行思想观念的革新,要抛弃头脑中那些“中庸之道”、抛开“好面子”的想法,勇于承担风险,勇于支持创新。在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创新首先要注重观念的不断革新,持续注重市场变化、技术革新、成本降低、信息更新等内容,尤其是管理者要有支持创新的魄力,要有只有创新才能生存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金融危机,改变自身现状。

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降低,市场萎缩,企业盈利下降甚至亏损,尤其是对于那些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来说,金融危机使得出口大幅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其认为降低商品的价格就是企业生存的法宝之一,可以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扩大出口,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份额。问题来自于那些利润本来就比较低的企业,其企业的商品本来利润低微,一再降价必然导致企业陷入亏损。因此以降价来达到度过危机的目的难以实现,为了度过危机,就只有削减成本一条道路。而创新则给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降低成本,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安度危机,还能使企业站在技术领先的地位,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创新带来的不仅是生存下去的目标,而且带来了竞争的优势。比如世界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在大萧条前后的11年里,共投入2 200万美元和230名科技人员,于1938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一举奠定了全球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及在化学工业的领军地位[5]。

(二)管理创新,突破管理瓶颈

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环境和挑战,让企业管理陷入管理困境,固定不变的常规企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危机的挑战,企业必须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才能降低风险,走出危机。对于不同企业来说,集权与分权、专业分工与流程再造、组织变革与人员削减、管理创新应该也必须向着人本化、柔性化、网络化、知识化进步。企业要想持续成长,持续创新,就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搭建一个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建立适合企业创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以推动企业各项创新为指导,从而为企业安度金融危机提供管理保障。

以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类通用软件出口企业,尽管技术与资金都不是太大问题,但该公司管理层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管理最大的难题在于效益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而提升。因此,万兴公司通过搭建企业基础架构,解决组织架构需求,改变了过去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起“大平台小团队”的矩阵式双层基础架构,各个部门组成底层平台,依托构建在底层平台上的灵活机动的事业部,快速进入了一系列产品领域[5]。

(三)保障制度支持,搞活企业融资模式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不畅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发展更加困难,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要打破制度和观念束缚,就要鼓励优质的企业和投资者向那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参股投资。目前为支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中央银行、银监会、各商业银行已经出台并将陆续出台放宽贷款标准额度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短期资金只能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在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高成长的中小企业,不仅仅需要生存条件,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解决成长和发展所必须资本金的平台即资本市场;同时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研究,制定出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方法,以知识产权作价,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特别是通过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10]以帮助企业走出危机。另外还要启动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来解决企业融资的资金来源。[11]

(四)鼓励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技术、产品、服务升级改造

现阶段,由于自主创新不足,国内山寨企业风行,山寨产品遍布,虽然这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度过了危机,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企业发展仍处于产业链尾端,仍然只是一味地模仿、制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不能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竞争优势。因此,支持企业或者企业之间的合作,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产品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就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同时,应用自身的创新取得的成功,进行企业技术、产品、服务等的更新改造,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从而使企业顺利度过难关,实现持续发展。另外,我国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机构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研究出很多适合推广的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但缺乏将之转化的渠道和途径,这些自主高科技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推动这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进行研究成果的转化,也是企业快速创新和走出危机的快捷途径。

参考文献:

[1]Pervaiz K,Ahmed.Culture and climate for innov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8,(1):30-43.

[2]【奥地利】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陈继祥,王敏.破坏性创新理论最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

[4]樊重俊,熊红林.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于中国的机会[J].财经科学,2009,(3).

[5]孙文娟.低迷期企业的创新之困[EB/OL].money.省略,2009-11-08.

[6]何苏湘.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界定[J].商业经济研究,1998,(5).

[7]王逊.企业创新及创新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2,(1).

[8]傅家骥.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2.

[9]李仕明.高技术产业开发的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1997,(6).

[10]辛怡.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之道[J].中国禽业导刊,2008,(24).

[11]吴毓薇,曾纪瑶.金融海啸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策略探讨[J].南方农村,2008,(6).

Countermeasure Analyses on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t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Time

Fan Yushu

(Finance Department, Hua Smelt Resources Limited Company of China Smelts Group, Handan 056034, China)

Abstract: The financial crisis brought the market withering, profit drop, financing difficulty and so on a series of survivals and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 position questions to enterprises, but simultaneously also bring many opportunities to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cluding promoting enterprise technology,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promoting enterprise reforming to intensive, cycle operations growth way, promoting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 front of the crisis, enterprises should change passively for initiative, break through enterprises' innovation difficult position, take the scientific progress as the guide, and grasp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opportunity to w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nterprise innovation; opportunity; difficult position; countermeasure

上一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下一篇: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