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7-18 11:40:4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和对策

摘 要:本文是针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主要从施工单位的角度,来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作出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内容

施工企业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建设进行的如概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技术方案制定、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市场风险防范、审计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些内部管理活动是以控制项目成本为总原则,以项目前期的策划与施工方案为依据,凭借着各岗位员工来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的动态管理,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通常,高速公路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包括施工单位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以及各岗位人员分配情况,参与施工人员的素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等,它是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引擎。为此要求首先应遵循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规范要求,其次要是施工单位内部有具体的标准体系,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工程概预算的思想及控制过程等。

(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施工单位在遵循建设单位以及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控制程序与制度。具体应包括施工方案的选定、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材料设备采购方案、施工质量管理及验收等内容。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活动的风险分析、评价、确认和管理的机制。高速公路通常造价高,其风险不仅体现在外部的环境、项目规模等方面,而且还受到参与主体单位多、施工阶段多等因素影响,各个阶段中参与单位繁多且风险因素也有所不同,各单位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使得风险趋于复杂和多变。

(4)监督

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监督指的是对整个建设过程实施的动态监控管理,从而确保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能够对造价的不合理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承担监督职责的主要是企业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它通过将实际的发生费用与既定的投资计划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项目投资的合理性与否,如投资发生偏差,设计监督部门可及时找出偏差的原因并予以纠正,从而避免偏差的再次发生。

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投资管理薄弱

现代化建筑工程质量和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偏重于项目施工前期的决策、设计、招投标等阶段的管理工作,这和传统工程中只重视施工阶段成本与质量管理的观念大相庭径。而且根据实践表明,前期的决策与设计过程对项目整体投资影响高达70%以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在目前的许多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对于施工前期的投资管理仍旧没有重视起来,尤其是施工单位往往会将决策、设计的管理质量丢给建设单位,认为自己只要依据图纸施工即可,没有做好全面的图纸会审工作,从而将设计问题遗留到了施工中,影响到整体投资。此外,在前期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施工单位也经常性地因考虑不周全、不严谨,或是预算编制漏洞而造成合同价款过低,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的损失。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会导致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成本投资等内容的失控,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而现阶段不少施工单位在参与建设过程中,在施工前没有做好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施工前期的风险评价不足,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风险评价作用,导致企业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潜在风险;或者是看到了风险的存在的,但是将其归咎于市场竞争激励、环境因素等,抱着侥幸心理不采取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来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最终造成企业项目投资失败。

3.全面预算观念淡薄

预算是施工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财务控制的基础和理论依据,预算的编制是将施工图纸转化为投资造价的一个过程,施工人员只有在以预算为投资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开展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活动。但现阶段多数施工企业因自身管理问题,往往只重视有形的投资控制,如在工程材料、设备、人员经费方面一味节省,甚至在施工中偷工减料来节约投资,而对于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技术支持,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发生根本性的偏差,最终沦为空谈。

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1.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高速公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的造价投资不仅仅存在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而且在项目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后期维修阶段,也涉及到维修投资费用。因此,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之初,一定要树立起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如在决策阶段和图纸设计阶段,针对施工方案和材料设备的选择,不能只考虑到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还应当从后期的高速公路维修、大修等环节,并且结合高速公路的平整度、舒适度等性能予以综合性评价,将项目建设的投资成本与后期路面维修、处理的投资成本放在一起对比,最终确定一个最为经济、实用的方案,保证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投资最低。

2.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施工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层次分析法、核查表法等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对项目建设周期内各阶段中存在的风险予以高度的评估和分析,从而用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需要施工企业首先根据项目的发展规划、建设单位质量要求、国家相关法规等内容,并在企业内部编制一套准确的工程预算书,以此来作为项目建设投资控制的目标。其次,将这个项目投资总目标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不同单位项目予以细化,然后实现管理责任制将投资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即采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办法来对投资进行控制。整个控制过程的关键在于目标要明确,将总投资目标分的越明细越好,其次要确保实行动态控制手段,即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偏差要及时上报,并予以纠正,以防止同类型问题的再度发生。

4.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管理

项目工程变更通常包括设计变更和临时签证两部分,这在任何一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工程变更问题因为涉及到合同费用的变化,因此需要施工单位做好完善的管理,避免在决算阶段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工程变更的管理原则应有三要素,即①变更要有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并盖建设单位公章,这是保证变更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如没有签字或公章,很可能在决算阶段造成双方打嘴仗,变更内容没有法律效力可言。②工程变更要在变更完成后的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变更通常都是临时发生的,要求施工单位马上处理,以防止单位工期。而施工单位在完成变更项目的施工后,应立即找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确认,并针对工程量、造价内容予以核实、签字,防止时间长了之后双方对于当时的问题发生争执。③无论是设计变更还是临时签证,在处理完之后施工单位要做好资料管理,尤其是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确认的档案,要妥善保管,这是竣工决算阶段保证施工单位经济利益的凭证。

结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常来讲投资费用大,而质量要求高,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变化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中标之后,做好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控制措施,不仅要注意表面的项目投资费用,更加要注重施工前期的设计、合同等环节的无形的投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东兴.浅析道贺高速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与投资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2011(01).

[2]方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分析[J].现代商业,2010(30).

[3]韩红,陈东.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公路,2011(07).

上一篇:广东某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探讨 下一篇: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