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

时间:2022-07-18 10:35:25

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

摘要: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承载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明,也赋予了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是中华宝库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和设计理念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借鉴宝库和珍贵文化资源。因而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一定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植物文化。

关键词:植物文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还必须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在保持文化魅力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文化与大众融合、内涵与流行交错、意蕴与特色贯通,继续发扬中华园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且严格遵循植物的生态生长规律和自然搭配效果,让植物造景看起来既美观又环保,实现园林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植物文化的起源及内涵

追溯到原始时代,原始人类把树木当成“神木”来崇拜,儒家文化的“比德”思想以及古代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赋诗感怀,影响造园文化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牡丹花预示着富贵吉祥;荷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杏花则表达幸福;柳树意寓依依惜别以及桃李象征门徒众多等等,依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古人赋予了其良好的寄托和不同的情感含义。另外,植物景观的不同配置方式及其栽种的不同地点也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人文内涵。例如,古代书香世家多种植竹、梅、松这“岁寒三友”以比喻忠贞的友谊。除了植物本身的象征和时代赋予的文化内涵之外,植物的文化内容有时还会融入诗文、碑刻、对联等。

二、园林配置中植物文化内涵的体现

1、植物自身文化内涵

自原始人类构木为巢开始,就已经开始崇拜神木了。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通过文化内涵的渗透,“比德”的思想充分体现在了我国的园林景观中。很多人根据亲身感受、伦理观念与文化修养,各自赋诗感怀,使植物文化色彩更加绚丽多彩。

2、植物景观的人文内涵

各时代的文化基础、技术水平、社会背景对园林景观造成很大影响,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当时的文化内涵。所以,每个历史时期,在园林景观上都留下了许多时代的烙印。园林文化的不断积淀,形成了传统的景观人文内涵。在现代化城市中,绿地植物景观的构建,有机结合了城市绿地景观与植物文化内涵。例如宿迁市的学苑路,在植物绿化时,由于其绿地周围均属高效,具有良好的学术、教育气氛。为突出该地区的教育特点,赞颂教师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精神,选择紫叶碧桃作为绿化树种,寓意为桃李满天下。

3、利用艺术形式表现植物文化

在植物文化中,其内容主要利用碑刻、楹联、匾额、诗文等形式表现,利用点景的手法,在艺术上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碑刻、诗文、楹联等依靠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欣赏眼前物象,利用形象思维进行自由想象,不断升华至精神高度,形成深邃的意境,例如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等。例如,苏州的拙政园中部,山有雪香云蔚亭,厅内匾额有山花野鸟之间,在浓阴蔽日、林山葱郁、花草丛生的园林景观中,游人仿佛置入一个丘壑林泉间。

三、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配置中的应用和体现

1、植物自身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在园林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通过植物的应用表达个人的情感、文化修养等,或赋诗感怀、或感叹咏调,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园林建设中的植物文化色彩。从实践来看,植物的很多性质均被赋予了寄托,或表达一种向往、或彰显独特气质。比如,牡丹花代表富贵、木棉树代表英雄精神、杏花寄寓幸福,而柳树则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中国古典园林建设过程中,最常选择那些形实皆丽的造景植物,它们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而且外观上非常的美丽,更为难得的是其果实可以食用。比如,枇杷不仅四季常绿,而且冬花夏果,对于装饰植物稀少的冬季和丰富初夏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苏州拙政园枇杷园,园中有数十棵枇杷树,采用群植的方式来突显枇杷自身的特性,而且每年的大约五月份,果实就会成熟。

2、植物景观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内涵

一般而言,园林景观建造通常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还会因当前的建筑技术水平以及社会文化基础等多方面因素而改变。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同时期所赋予的景观文化内涵在当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即不同的历史时期多少都会留给景观以时代之烙印。在几千年的园林建造过程中,上述文化一点点地积淀下来,于是就形成了景观文化内涵。

3、植物景观体现时代特点

当前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也应当体现时代特点,将植物文化内涵与现代园林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北京清华大学校园风景一角,因其小径通幽,体现出浓郁的文化学术气氛。由此可见,现代园林景观配置过程中,若能将植物合理应用,则建造出来的景观造型不仅美观,而且还能体现浓厚的文化气息。

四、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抄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丧失民族特色

现如今,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在带来众多利益的同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方面漏洞百出。最明显的就是民族特色的减退。大多数设计师追寻西方后现代流派设计理念,认为西方的经济发达,设计水平自然也是一流的。而国内的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是过了时的落后“产品”。

2、固守照搬明清园林设计,不思创新

与第一类相反,也有一部分园林设计师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坚持明清园林设计视为不可逾越的经典设计,拒绝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精华成分,拒绝创新,固守照搬明清传统园林设计形式。这些都对当代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五、加强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策略

1、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保证多样性、确保本土化

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现代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园林生态建设过程中的植物造景成为园林建设主流。其中,多样性原则成为现代园林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通过多样性配置可确保形成植物群落,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多选择本地的植物品种,坚持本土化原则,因为本土植物不仅成活率高,容易适应本地环境,而且还可以形成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2、与城市的发展相配合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配合城市的发展,首先应当对城市文化以及民族地域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实践中可以看到,不同地方都有其市花、市树,这是通过投票方式民主产生的,代表着广大群众的意愿、也是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的适合品种。上述选择,一定要紧扣历史人文发展现状,同时还要与城市发展主题相契合。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参考本地区的人文内涵,尽可能地将市花、市树等植物,有机地融入到园林建造过程中去。

3、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应当体现时代性

传统文化背景下,古典的园林一般都属于私人、贵族,因此处处体现出一种贵族气息,艺术性非常的强。因此,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只需参考古典园林理念,更多的还是要有效结合时代特征和现代文化理念。尤其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应当在园林建设中充分体现居民的生活,不能特别强调所谓的高贵性、统一性和艺术,更多的应当体现大众性和多元化。不仅要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还要尊重所选植物的自身生长特性和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建造原则。在现代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过程中,建议多参考一下公众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其中,多建言献策。在现代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过程中,作为公众休闲场所,其设计建造不能太过于复杂或过多地重视艺术表达,这样反而因不能被多数人所理解而适得其反。

结束语

植物作为现代园林文化的符号在不断的传达创作者的理念或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出现。作为园林的主要构成元素,植物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独特意境应当作为弘扬文化的最佳代表,在现代园林配置中得到更为广泛而恰当的应用,并适应时代的潮流,促进城市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弘.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2]魏晓英,李玲,杜展辉.浅谈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J].现代农村科技,2011(17).

上一篇:园林机械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应用 下一篇:园林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