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7-18 07:23:25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有限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品质。它最显著的两个特征是“新颖、独特”。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时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促使他们在积极的探究中得到满足,享受成功的愉悦。

1、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能使学生敢想、敢问,少了胆怯,多一分大胆,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2、让学生在教学中互相协作,对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让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说错了也不要紧,要积极鼓励、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说出新的思路,新的解法,对学生的作业展开自评、互评,鼓励学生积极争议,勇于发言。

3、作业批改时,除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外,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评语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发挥潜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4、利用科学性、艺术性、朋友性的语言,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突出“三为主”的教学思想,加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这种教学自始自终都牵着学生鼻子走,将教学引向呆板化、程序化,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质疑,自己解难,大胆想像,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把学习过程当作创新的过程。

1、让学生自己发现。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才最深刻,才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可利用生动鲜明的多媒体画面,精炼生动的讲解,恰到好处地设问,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发现意识。

一是采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迁移新知识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发现。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让学生自己讲。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积极自主性。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想的机会,说的机会。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自己讲,相互讲,小组讲,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让学生自己动手。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多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一是多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二是放手让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让学生自己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教育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小结,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整体认知结构。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给予必要的补救,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不知足”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并重,培养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创新意识,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等,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四、尊重学生个性,热爱创新型学生

创新型的学生在儿童时代往往调皮、淘气,甚至近乎“荒唐”,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守纪律、求知欲高或常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古怪”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应注意保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强、不甘落后的特点,激励他们进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节外生枝,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允许学生给教师指出缺点、错误,教师不讽刺、埋怨、耻笑学生。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要把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经常创设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探寻的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质疑,勇于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为培养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幼师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论人文素质对艺术设计作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