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

时间:2022-07-18 07:09:47

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象,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管理),预后评估病症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预后营养保健知识了解度(93.3%)高于常规组(70.0%),护理满意率(96.7%)高于常规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血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190-02

妊娠糖尿病是临床的一种常见性并发症,不但引发羊水过多、自然流产发生率,还可引发巨大儿、胎儿窘迫、死亡等不良事件,危害母婴生命健康。因此,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该院将综合护理管理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1]。为了进一步的探究该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该文将该院收治者作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象,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常规组30例,年龄段22~38岁,平均(30.2±1.2)岁;孕周23~27周,平均(25.4±0.4)周;其中,初次生产者20例,高龄产妇6例,经产妇4例;文化水平:大专以上学历者5例,高中学历者10例,初中学历者12例,小学学历者3例;干预组30例,年龄段23~39岁,平均(30.3±1.3)岁;孕周23~28周,平均(25.5±0.5)周;其中,初次生产者19例,高龄产妇6例,经产妇5例;文化水平:大专以上学历者4例,高中学历者11例,初中学历者13例,小学学历者2例。2组患者年龄段、文化水平、孕周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如:向患者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干预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管理。

1.2.1 设立产检门诊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科室领导需安排专职护士负责,且该护士需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工作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根据患者情况建立保健档案,内容:患者的年龄、孕周、体质量、血糖、血脂等,向患者了解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饮食方法等,由负责人员进行整理。

1.2.2 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 资料显示,健康教育、饮食方案的制定是临床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措施,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及饮食方案,以提高预后效果[2]。健康教育: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措施,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主要内容为:糖尿病病发内容、饮食控制的重要性、糖尿病病发后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还可借助宣传栏、讲座、发放教育手册等途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借助通俗易懂语言提问,反复讲解,直到满意为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营养现状制定饮食方案:多摄入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以谷类食物为主,提高每日蔬菜、水果等食物摄入总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提高每日牛奶、鸡蛋类食物量;限制每日油脂类食物摄入量,禁止食用油炸类食物[4];叮嘱患者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禁止暴饮暴食,从而将血糖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还需将所制定的饮食方案、健康教育计划等记录在案,以及时监督、复诊,每周按时电话随访,进而了解患者执行情况。

1.2.3 血糖监测 护理人员按时监测患者血糖指标,并教会患者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直到合格为止。每周2次监督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情况,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一旦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以适当调整血糖指标及饮食方案,将血糖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2.4 心理护理 一旦妊娠孕妇被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将致使其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再加上担心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间接加大心理负担,危害母婴生命健康。

1.2.5 运动护理 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任何产科禁忌证的情况下,需根据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制定运动方案,并按时电话回访,每周至少2次,了解运动情况[3]。该运动方案的强度、时间、频率等内容需根据患者年龄、孕周、血糖指标等情况制定,以饭后2 h运动为宜。当然,运动期间还需确保患者心率处于120次/min以内,一般以慢走为主,30 min/次,禁止运动力度过强,以避免子宫过度收缩。

1.2.6 生活护理 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按时更换内衣裤、相关物品,做好口腔、皮肤清洁工作,预防口腔、呼吸道感染[4]。

1.3 评定项目

预后评定患者营养保健认知程度、血糖指标及护理满意程度。营养保健认知程度借助调查问卷的方式判定,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充分了解糖尿病病发因素、孕期每天需进食总量、每天需摄入水果量、每天需进餐的次数、体重控制范围等,总分100分,分为了解、基本了解、不了解;护理满意程度亦借助调查问卷方式判定,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即:总分在90分以上表明满意护理,总分在70分以上表明比较满意护理,总分低于60分表明不满意护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营养保健认知程度判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保健认知了解度有区别: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

表1 临床营养保健认知程度判定[n(%)]

2.2 临床血糖指标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早饭后血糖、午饭后血糖、晚饭后血糖指标有区别: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

表2 临床血糖指标评定[mmol/L,(x±s)]

2.3 临床护理满意程度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程度有区别: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

表3 临床护理满意程度评定[n(%)]

3 讨论

综合护理管理是临床新型护理模式,旨在帮助患者将血糖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对母婴的影响。该管理中所实施的心理疏导方案,不但可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度,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从根本上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使其积极调整最佳状态接受临床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机体营养等情况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即可满足患者机体需求,帮助胎儿生长、发育,还可通过对营养物摄入总量的限制,将血糖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量运动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糖代谢异常现象,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以降低血糖指标;生活护理措施的实施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避免由各种因素引发的感染,保证母婴生命健康。将其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可获得显著效果。该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后血糖指标得以改善,且改善情况多于基础护理常规组(P

综上,临床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作用显著,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 程根娣,平风娟,彭巧君,等.循证护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病人预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68-70.

[2] 谭晓艳,谭玉玲,郑丽迁,等.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503-505.

[3] 吴凤会,钱雷,孙长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2):1939-1941.

[4] 熊丽丽,陈治珉.孕前超重、孕期体重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营养指导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43-1144.

(收稿日期:2015-12-08)

上一篇: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初... 下一篇:马若特:塑造有温度的黄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