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强化的几点意识

时间:2022-07-18 06:13:02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强化的几点意识

摘 要:指出了小学生作文习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源上进行挖掘分析,而是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强化的几点意识:强化读写的联系,重视阅读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渗透;强化与生活的联系,让习作变得生活化;适度加大训练的量,让学生在写的实践中习得作文的技能;重视展示与评价,增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让学生自改自评,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搭建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基于以上观点,从实践的角度就如何解决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教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虽侧重于教学实践方法的探究,但对教师在教学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习作教学的策略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问题;教学意识;教学策略

当前,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客观上表现为语言匮乏、方法缺失、体验肤浅、情感缺失,主观上则表现为过分依赖范文和教师范例、思维和行为懒惰、对作文厌烦或畏惧、习作敷衍应付。就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以上突出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从学情的把握入手,立足于学生习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心理羁绊,展开有效的指导和疏导,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为学生的有物可写、有话能说、愿意表达和喜欢习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强化读写的联系,重视阅读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渗透

读是写的拐棍,写是读的延伸。学生习作所需要的语言素材、表达技巧、谋篇方法获得的最主要途径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表达技巧的训练,重视学生关注生活态度和感受生活、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并获得谋篇布局的方法的借鉴,也就夯实了学生习作的基本功。只有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才会表现得信心十足,对写作也就不会再那么畏惧和厌烦了。

二、强化与生活的联系,让习作变得生活化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有意识地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写作取材时自然也就有了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也更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生活的有心人,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更有利于作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把习作生活化,作文也就不再是单纯的为写而写了,学生也就不再把作文看作是一种负担,自然也就没有了思想上的压力,习作也自然就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三、适度加大训练的量,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习得作文的技能

得法于课内,习得于课外。仅靠每周2节的作文课,远远达不到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的要求。要把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为其自身的一种能力,必须借助于适度数量写的训练。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每一个契机,给学生创造充分的练习写作机会。在练写的方式上要讲究多样性,观察随笔、即兴习作、生活日记、现场比写、情感记录,无论以何种形式组织学生练写,都要坚持做到写前有发动,写中有关注,写后有展评,做到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地去练笔,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学生的练习写作才会变得更为主动,效果才会更好。

四、重视展示与评价,增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

积极的评价,给人以激励,可以令人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针对性强的评价,可以让人明了得失,促成其自我改进和完善;中肯的批评,可以令人警醒反思,及时地改正错误。优秀作品的展示,可以令作者自豪,进步更有动力;可以让差者自惭,学习有了榜样,攀比有了对象。学生最愿意听到教师对自己作品的积极评价,也更希望自己的作品作为样板在同学面前给予展现,最怕的就是作为反面教材在同学面前让教师给以点名批评。教师重视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既有利于增强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又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学习的教育、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利用学生心灵深处弃恶向善的心理,促使他们自觉地端正对待习作的态度,从而使作文练写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展评,其效果远远胜于我们坐在办公室内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光有批改,没有展评,我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换来的只能是学生的无动于衷。

五、让学生自改自评,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作文自己能写,还要让学生做到习作自己能评能改。通过教给改的方法,教给评的标准,强化评改的训练,学生能评价、能修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了,在习作方面也就具有更大的自,学生的习作技能也必然会随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评也好,改也好,就自己的习作来讲,是完善,是加工,是对文章的再次构思;就别人的文章来说,优点可供学习借鉴。让修改和评价成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学生的学就会显得更主动,写也就会变得更积极,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高更严,因为任何人不愿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

六、搭建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希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和同学的认可,渴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在更多人面前得到展示,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行为内驱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诸如,当众展示、当众朗读、墙报刊登、广播播送、粘贴展览等众多方式我们都可以采用。一个目的,就是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让学生永远保持对写作训练活动参与的热情,从而真正把作文训练转化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作文教学一旦达到了这种境界,畏难、厌烦、抵触、敌视等学生习作心理上的种种障碍都将会不复存在,作文也就自然成为学生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行为需要,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作文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金铺小学)

上一篇:《武陵传统民族文化》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初探 下一篇: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