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未来

时间:2022-07-18 05:34:50

于丹教授曾讲述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起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第三个人一边干活一边哼着小曲,笑容满面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则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属于自己的宝藏,而开启宝藏的钥匙就在自己的手中,倘若轻言放弃,这些宝藏就永无见天之日。

一位拳击运动员说:“当你左眼被打伤时,右眼还得睁得大大的,只有这样才能看清对手,才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要挨拳,恐怕命都难保。”拳击就是这样,即使面对对手强劲无比的攻击,你还是得睁大眼睛迎难而上,不然就会败得更惨。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战胜苦难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它就在日常的坚守中。人的一生不应只完成物质运动,还要活出生命的力量和精彩。在艰辛时期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顶得住压力,在生活中完成精神的创造,活得情趣盎然、悠然自得。

砌墙,本是平凡而平淡的,但这三位工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心态却迥然不同。第一个工人只是把砌墙当作谋生的手段,怀着抱怨命运的“近视”心态,其结局可想而知;第二个工人眼界更开阔一些,有着较为积极的“中视”心态,命运有了转机;第三个工人则志存高远,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倾注满腔热情,有了一种超越现实、超越功利、超越物质的超越意识,进入了一个“远视”的精神境界。

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亦如砌墙,同样平凡、平淡,甚至枯燥乏味。如果我们也像第一个工人那样牢骚满腹,抱怨命运不公,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谋生的“饭碗”,不反思、不创新,我们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

我们要从第三个工人身上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乐观向上、志存高远、信念不灭。一个充满智慧、敬业乐业、甘愿奉献的教育家式的教师,能通过体验、分享、反思、创新,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灰暗中发现闪光,从丑陋中发现美好,从平庸中捕捉非凡。

要想活出生命的精彩,就需要调整心态、坚守信念、提升境界、执著守望,把“事务”当作“事业”来做,学会享受工作。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人的精神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要还活着,就要尽最大努力,虽然不知道能得到什么,但必须积极行动,只要有了充实的今天,才会有明天,只要今天做了力所能及之事,才可能拥有明天。具有这一积极的、能动的理性之人才能超越自我,而超越就意味着未来。

【杨江峰,广东省深圳市田东中学教科室主任】

上一篇:让经典阅读点亮生命 下一篇:无论怎样,都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