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8 05:21:04

品德课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创造性思考、探索、实践去获取知识的活动。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策略并说明这些策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创设情境;阅读真谛;自主讨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自主学习是在一定方向的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并感知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趣与求知欲

在新课程下,教学过程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倡学生小组合作,这样在课堂中充满了学习氛围。

二、学生独立阅读获取真谛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培训,提出学习要求,创造自学条件,自读之前教师可根据实际结合课文提出些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把握重点,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求得真谛,在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还应巡视课堂,关注全体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进行必要检查,收集学生疑难,对自主学习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自主讨论,深化道德情感

讨论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兴趣,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在讨论中如果学生意见不统一引起争议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防止学生走入误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社会各方面转变思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总之,思想品德学科所具有的教学特点,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新课程理念中汲取营养,创设以质疑、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成为教师型的学生,教师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这应该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一种追求。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下一篇:通信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