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的五行分类及临床应用举隅

时间:2022-07-18 03:59:08

推拿手法的五行分类及临床应用举隅

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 (273300)

关键词 推拿手法 五行分类 应用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基于这种观点,治疗疾病的机理似乎很简单:无论是中西药物,还是针灸、推拿、气功及各种自然疗法,都是借助媒介的作用或是通过一种刺激,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地调节人体的体液或神经系统,使之趋于一种系统内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中西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针灸的辨证取穴、补泻原则,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刺激量的大小及操作顺序等的研究应该成为临床治疗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推拿作为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而为世人所注目,其理论基础自然也是根植于阴阳五行,阴阳是划分和说明两种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着的事物的性质和相互间关系的理论,它适用于任何领域,是宏观地认识宇宙的工具;而五行是以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来划分和说明宇宙万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它比阴阳对万物的分析和认识更为精细和深入,是微观地分析世界、掌握世界的方法。阴阳的消长互根,五行的生克制化,不仅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而且也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运行规律。人体的阴阳划分和五行配属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本文拟从五行的角度来讨论推拿手法的五行属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以期求得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调节方式。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就其功能作用而言,具有与五行相类似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例如,心主血脉,主神明,其性向上,与火相类;肝主筋,藏魂,主条达,其性升发,与木相似;脾主肌肉,主意,宣五谷味,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其性敦厚,与土相同;肺主气,主魄,主宣发,主皮毛,其性肃降,与金相仿;肾主藏精,主骨,主二便,主志,其性润下,与水一般。

推拿的手法依其操作部位深浅,力的渗透程度,运动的方向,大体上分为滚、推、拿、按、摩、弹、拨、捏、抖、点、揉等几种基本手法。揉法、摩法、擦法作用部位在皮毛,力度轻浅,多作环行,影响于肺,故其性属金。推行操作的部位在经脉,力度略浅,多作直行和散闪,影响于心,故其性属火。拿捏的刺激部位在肌肉,力度在中,多为横向相对用力或兼向上提拉,对脾起作用,故其性属土。弹拨操作在筋腱,力度略深,多为左右拨动和弹提,影响于肝,故其性属木。点按作用力点在骨,力度最深,多是垂直用力,影响肾脏,故其性属水。凡与此相类似的演化手法皆可依此划分之。譬如,滚法渗透力强,作用在肌肉,一般归属于土。腰部斜扳法等被动运动手法作用力点在骨或骨连结,其性属水。

推拿临床操作时,单一的手法往往效果不良,而按五行的生克关系作以配伍往往得心应手,尤其是在内科病的防治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相生关系的配伍规律是:

摩、揉之后施以点按及作用于骨的手法者为金生水。因为摩擦活跃了皮部气血,再予点按可以沟通皮部气血深入于骨,温补骨膜,补阳活血。因此这一组合手法适宜于治疗肾阴虚和肾阳虚引起的盗汗、腰膝酸软、怕冷、小便不利、癃闭、冷结便秘等。

点按之后施弹拨类手法者为水生木,点按类手法可以激发骨髓中的阳气,适时地弹拨经筋,能引阳气达于筋腱,补益其功能,具有活血祛风、镇痛补虚的功效,故为水生木。因此这一手法配伍可用于治疗水不涵木引起的眼疾,"诸风掉眩"、"痧证"及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肿瘤等引起的病证缓解期的肢体功能恢复。还可应用于风寒湿引起的顽麻冷痹。一般可选取肝俞、肾俞、委中等穴。

弹拨之后施以推抖者为木生火。弹拨法促使经筋的气血运行,然后施以推抖使经筋的气血进入经脉,从而促使了经脉的气血运行,故为木生火,具有补血、散寒、除湿的功效。因此这一手法的配伍可以治疗心脏功能紊乱的疾病,适用于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阴虚的病人,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自汗、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等。

推抖之后予以拿捏滚者为火生土。推抖活跃了经脉的气血,再给以拿、捏、滚法的操作可使经脉的气血逐渐静止于肌肉之间,从而补养了肌肉,具有补气养血、通经活络的作用,故为火生土。故这一配伍关系的手法适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纳少、腹胀、便溏、肢倦乏力及胃下垂和子宫下垂。操作重点可放在中脘、建里、大横、箕门、大包处。

拿捏之后施以摩擦手法为土生金。拿、捏、滚、法使气血汇聚于肌肉,为摩擦促进气血的运行提供了条件,具有扶正驱邪、行气解表的功能,故为土生金。故这一手法的配伍适用于治疗肺气虚引起的咳喘、胸痛,肺失宣降引起的咳喘憋闷及伤风感冒等。操作时可侧重于中府、云门、风池、肺俞、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部位。

总之,这五种相生关系的配伍关系,前一种手法都为后一种手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后一种手法的效果。依据五行相生关系补益了脏腑功能不足,祛除外邪,偏重于治疗脏腑虚证,并且从理论上讲,只要按这五行顺序操作,对每脏腑都有养生的作用,对整个人体系统就具有补益祛病的保健作用。这套手法运行就能纠正脏腑功能不足,从而扶正固本祛邪。临床的关键在于手法的力度、操作部位及是否辨证得当。当然也可依据辨证需要,任取几种配伍手法使用。

相克关系的配伍规律是:

弹拨手法能促使经筋气血的运行,但易导致气血凝滞于经筋,故弹拨之后予以摩揉能促进经筋的气血向皮毛部生发,克服了经筋气血的凝滞,故这一组合关系称之为金克木,具有泻肝平阳,祛风燥湿的效果,故临床可用弹拨肝经的有效腧穴并摩揉患野的方法,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或小腹胀闷、灼痛;肝火上炎引起的头晕、胀痛、胁胁灼痛;寒滞肝脉引起的坠胀冷痛及肝胆湿热胆郁痰扰症。临床上常用按搓摩等手法。

拿捏法之后,应用弹拨法使肌肉刺激转向经筋,沟通了肌肉、经筋的气血运行,清除了肌肉瘀血,故这种配伍关系称为木克土。它具有通泻六腑、理气导滞的作用,故临床可用于治疗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证及肠梗阻和胆道阻塞性疾患。

点按用力的方向垂直向下,力度深达,可以激发内在的阳气,但单纯的点按又易引起被激发的阳气散失,故点按之后加入拿捏以激化肌肉的活力,用后天补先天,使先天之阳不易散失。这种手法配伍称之为土克水,具有补阳祛燥,活血清利的效果。故临床可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尿频、尿痛、尿急、尿黄症。可点按脾俞、肝俞、膀胱俞、气海、中极、关元,并拿捏上述部位,也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迟证。

推抖法能活动各个关节,促进经脉气血的运行。但推法是去而不返,抖法是振动气血,故易耗散气血,所以推抖之后加入点按可以使气血流行的速度减缓而趋于汇聚,不致耗散。这种手法的配伍称之为水克火,具有活血祛瘀,平降心火的功能。故临床上可用于心火亢盛引起的心胸烦热、夜不成眠、舌尖红绛、目赤口渴诸症及小肠实热,症见心火热炽、小便赤涩灼痛。临床操作可向心性推抖手三阴、手三阳经脉及足三阴、足三阳经脉,并点按心俞、肝俞、膈俞、涌泉、膻中、巨阙、气海、关元、中极等腧穴。

摩揉作用于表皮部位,可以活跃营卫之气。但因其部位表浅,所以营卫之气易从浅表散失,而内部气血未能及时充达皮毛,因此摩揉之后施以推抖之法可以促进脉部的气血充达于皮毛。补充散失的营卫之气,这种配伍关系称之为火克金,可以导肺泻热,疏通经脉,故临床上可用于风寒束肺证及风热犯肺证。操作时,可摩揉肩背肺野,推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肝俞一线。

总之,这五类相克关系的手法配伍可以克服先施手法的缺点,使手法的效果更臻完善,它侧重于治疗脏腑实邪,对整个人体系统具有抑亢协调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论述,依据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就可在临床上灵活应用而收桴鼓之效。

临床应用举隅:

徐某,男,50岁,1994年10月21日就诊。主诉:腰部左侧痛伴左下肢放射疼痛3个月,加重5天。患者3个月前因在家搬物不慎诱发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曾经针灸治疗,口服维生素B1、B6、消炎痛等药,治疗无效,近期因天冷疼痛加重。查体见:腰部活动范围:

腰椎左侧第三、四、五节旁开2cm处压痛,承扶穴处压痛,叩击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40°,右侧(-),仰卧挺腹试验(+),在临沂某医院做CT示:①L3~4、4~5椎间盘突出。②L4~5黄韧带肥厚。治疗施实五行相生关系的推拿手法如下:①沿督脉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摩揉,重点在患野,并摩揉左下肢。②点按大椎、至阳、〖LL〗肝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气海俞、志室,每穴1分钟;拇指点按委中、承山、风市、阳陵泉,肘尖点按环跳;进行腰椎斜扳。③双拇指相叠自上而下弹拨腰背两侧骶棘肌。④自上而下掌推督脉、两侧膀胱经部位,并抖拉两下肢。⑤在肩背部及腰部用滚法操作并捏拿两下肢,最后拿肩井,结束治疗。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20天告愈。3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再发作。

讨论 用五行相生配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实可行。摩揉督脉和双侧膀胱经部位能疏通体表经气,促进血液循环,点按大椎、至阳、肝俞、气海俞等诸穴,可以引皮部气血深入,能补益肾气;腰椎斜扳,改变了椎体解剖位置,利于髓核的回纳和神经根免受压迫,弹拨骶棘肌,能引深部之阳达于筋腱,有活血镇痛补虚之效;掌推背部和抖拉两下肢,进一步加强了补血、散寒、除湿的功效;腰背,捏拿两下肢,使力度逐渐渗透至组织各层,利于各层肌肉组织的放松和调整,整套手法行之有序,既能补益正气,纠正椎体之间位置异常,又能促进各层次之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故获良效。

参考文献

[1] 张有俊.中国按摩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6

[2] 杨正烽.杨纸经络疗法.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102~108

[3]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6~136

上一篇: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慢性鼻窦炎 下一篇:滚法推拿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