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口语课堂基于语块理论的模式构建

时间:2022-07-18 01:56:08

初级口语课堂基于语块理论的模式构建

【摘要】本文以汉语语块组合理论为基础,使用国内对外汉语《发展汉语初级口语1》教材为例,来具体地探讨初级口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构建的基本五个步骤是听说――看说――想说――换说――创造性说。特点是训练充分、产出性强、交际任务明确。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和探讨以上内容为初级口语教学建立一个可以复制实施的基本范式,以利于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语块产出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12-03

一、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的问题和语块理论

汉语国际教育中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是初级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往往认为口语是他们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因为口语教学的目标是满足第二外语学习者基本交际需要,是学习者学语的最直接动力。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口语课堂的3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教学模式已有共识,成为口语教学的传统主流做法。对于教学范文的交际内容,课堂练习的任务型方式,口语的文化语用功能选取都有诸多的原则与方法论述。而针对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以上的方法模式,教师如何对课本进行二次加工进行课堂呈现,几乎没有人进行过详细介绍与探讨。本文试从该方面入手,来具体探讨一下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模式。

对于处在汉语水平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许多教师的看法是他们的口语既没有较好的语音面貌,也无法像中高级水平的学生一样进行语段和话题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往往与综合课类似,围绕着生词,进行句型语法训练,纠正语音语调,讲解课文,回答问题,做课后的句型替换练习,对话练习。至于要求较高的小语段表达,仅有班级里水平较高的几位学生可以基本完成,无法进行大面积地口语操练。唯一体现口语课的特征是进行课文对话的分角色朗读或模仿对话,其真实的口语训练效果并不太大。至于如何采用交际方式和不同的口语任务来完成课堂口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限于课堂非真实的交际环境,也限于难以将语言发生的环境设定和任务要求传达清楚,学生理解的程度及执行的力度都难以把握控制。

过分地强调口头练习,以至于对要求掌握的功能句,语法句准确度降低,形成化石化的中介语,虽然能表达大致的意义,可是听起来理解起来就是别扭。学生看似学习到了一些生词句子,可是与实际的使用的转化通道有失偏颇,使今后的口语进一步提高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另外口头练习的时间短,学生对于新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的转化所需的消化时间长,形成自动化的输出时间更长,教学中没有注意到这个转化的过程,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直接从知识学习奔向技能输出,未免有些欲速而不达。

语块(chunks of language)是指"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语义和形式相对完整固定,整体存取在记忆中,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在语境中经常出现,分割后或改变意义或不符合语言习惯的预制造句单位。" 简言之,语块是一些大于词,小于句的固定结构。根据王慧(2007)的研究,汉语母语者使用语块的比例是80%,而汉语学习者使用语块的频率仅为28.7%, 由此可见,语块是口语交际常用必用而学习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强化的内容。对于汉语还处于初级水平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固定结构的语块和形成功能句型的语块需要重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记忆重复模仿的过程必不可少。

口语的交际法要求口语的教学体现实际口语交际的真实性和得体性,如果一开始就在学习者的头脑中构建了正确的语块,语言交际的真实效果也随之提高;同样地,记忆重复课文出现的得体对话,合理问答也是实现口语习得自动化的必经之路。口语的任务教学方法重视语言的意义,其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意义表达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仅限于完成任务后的教师重点点评。在初级口语教学中语块理论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语言意义和形式的结合问题,让学习者在关注语言意义的同时,采用正确的语言形式。

二、基于语块理论的初级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笔者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材《发展汉语初级口语1》的第十五课课文一和练习部分作为范例,来具体介绍基于语块理论的初级口语课堂的教学模式。

2.1 多渠道的语言材料知识输入

既然是学习,就有新知识的输入,即便是重视输出的口语教学课堂也不例外。本课《周末我去了一趟天津》第一部分的语法句型重点是过去完成的"了"的使用,动量词的表达,"就"的使用表达。按照我们语块理论的指导,其口语产出的重点在于表达说明和叙述的语块自动化构成。

首先采用听说法引入生词和语法点。第一步先由教师讲述对话内容。通过第一遍意义的理解,课文的生词和意义内容得到了介绍和基本引入。"去了""到了""碰见了"几个语块的出现使"了"表示动作完成的功能得到了传递;生词的意义在对话的进行中得以基本理解。第二步通过看说法,让学生看课本或者PPT进行个人的生词对话学习,其间可以播放配套CD录音来示范对话时正确合理的语音和语气。

通过这两步,学生已经基本完成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内容意义的理解,不需要教师过分地练习生词讲解语法句型。通过理解意义,不同程度的学生已经有了对课文的不同理解水平。此时,要对口语的输出进行任务要求--想说。

2.2自由问答的信息交换

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提问的方式把自己所理解的课文意义与同学们做信息上的交换。在这个步骤上改变传统课堂的老师问,学生回答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地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经过这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完全理解课文,进行课堂范围内的交际训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者的共同提高。

2.3 多侧重点的语块练习

接下来就到了换说环节。第一步当然是对课文的处理,个别学生的分角色读课文可以对全班同学进行课文语句的温习和语音的纠正。第二步是对课文对话内容的改写换说。改写课文由教师完成,其方法是对课文进行重在意义和生词的提示,让学生分学习小组成对练习。例如课文一的课文对话如下:

马丁:你周末去哪儿了?

汉娜:我和中国朋友去了一趟天津。

马丁:天津远吗?

汉娜:不太远。我们坐火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马丁:天津怎么样?

汉娜:天津很好玩儿,吃饭、买衣服什么的都很便宜,天津人也特别好。我还碰见了我的好朋友。

马丁:他也去天津旅行了吗?

汉娜:不,他在天津学习。我们还去了他的学校。他们学校在中国很有名。

马丁:你还去天津吗?我也想和你一起去。

汉娜:好啊,那儿有很多好玩儿的地方,你一定要去。

改写成:

马丁:周末去?

汉娜:和中国朋友天津。

马丁:远?

汉娜:不太远。坐火车,不到一个小时。

马丁:怎么样?

汉娜:很好玩儿,吃饭、买衣服 便宜,天津人 。还碰见了我的好朋友。

马丁:天津旅行?

汉娜:不,学习。去了他的学校。很有名。

马丁:还去?和你一起。

汉娜:,那儿有很多,要去。

在这个换说练习中,学生不会因为忘了对话的发展脉络而完成不了对话的换说任务。教师给出的提示和学生需要补充的内容都遵循了成语块出现的方式,强化了短句的构成部分。其换说要求是学生完成对话,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组成,不要求与课文对话内容完全一致。例如汉娜对天津怎么样的回答一句:课文的句子也可以说成"我觉得天津很好玩儿,在那里吃饭、买衣服都很便宜,天津人也很好。"完成了这一步的口语产出练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记忆,需要表达的口语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加深。接下来就到了第三步的换说,对特定口语的表达进行准确性的要求。此时也需要教师用准确的语块组合方式把对话内容改写一遍,以便学生进行练习。那么,课文的对话内容又进一步改写为:

马丁:你周末___________?

汉娜:我和中国朋友__________天津。

马丁:天津远吗?

汉娜:_________。我们坐火车,不到一个小时__________。

马丁:天津________?

汉娜:天津很好玩儿,吃饭、买衣服_______都很便宜,天津人____特别好。我____碰见了我的好朋友。

马丁:他_____天津旅行吗?

汉娜:不,他________学习。我们_______他的学校。他们学校在中国________。

马丁:你_______天津吗?我也想_____________。

汉娜:________,那儿有很多好玩儿的地方,你____________。

此步换说练习强调的是语块形式的正确表达,因此着重在语句的上下文连接和前后呼应结构上。换说任务的要求是准确。

以上的产出训练任务符合口语任务教学方法以意义为任务完成重心的关键要素,是学习者可以在自己的水平努力完成的口语任务。通过这三步的换说练习,学生新学习到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可以得到良好的转化衔接,语言的组合使用和正确表达形式也能得到有效强化。

2.4 有限制地创造性说话

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要进行完全独立的语段表达还很困难,其语言知识储备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也欠缺。有限制的创造性说话能在学习者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采用两种形式:其一是补充完成对话,限定课文新学的词汇、语法或固定语块,进行脱离课文的上下文对话练习。其二是组词成段,选取内容同上,限定与课文类似话题,如旅行,组成一段自己的小短文。这两类的练习在该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比较好的体现,本文也就不再赘述了。

三、余论

通过以上的理论和实践步骤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采用基于语块的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说"的训练充分,过渡自然,形式多样。学生并不会因为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减少而感觉没有课堂内容。相反他们觉得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教师对于课堂学习材料处理的部分还需要通过练习的形式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这样他们就可以依照书面的材料在家里继续进行口语练习。这也大大延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另外此模式所采用的任务完成方式适应初级阶段的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再口语课堂中切实可行,同时也弥补了以往课堂过分强调说的练习而忽视语言表达正确性和得体性的不足。

该模式的步骤遵循一般口语的产出过程规律,兼顾各种程度的学习者对于口语学习的不同掌握程度,既有全面的基础练习也有对口语能力要求较高的创造性任务,对于初级口语课堂的班级教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然,该模式虽然吸收采取了目前口语教学研究主要理论教学法的特色,其实践效果和具体步骤实施必然还要经受时间和教学成果的考验,本文初步提出了该模式的几个教学步骤和实施方法,还待各位专家和同行进行批评指正和进一步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许希阳 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为例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

[2]溥擎红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月第4期

[3]翟英华 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的方案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

[4]孔令跃 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汉语学习》2013年第5期

[5]姜丽萍 "任务--活动"型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

[6]张春红 针对华裔学生的邪说一体化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模式,《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

上一篇:中职类商务日语专业日文录入教学的探究 下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