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第5期

时间:2022-07-18 01:49:16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报道,对高校远程教育质量提出质疑——拿文凭易,含金量低,认可度差,并称其已堕入“注水陷阱”。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报道多有失实处,以偏概全,把高校远程教育说成一团漆黑,显然失之于轻率、武断和偏颇。也有人认为相关方面有必要正视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希望将报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推进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正向效应。

不管其本意如何,报道提出的“面对日渐走低的公众评价,推行多年的远程教育试点将何去何从”,的确是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作为教育部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内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启动已经14年多,现在似乎是进行总结评估,画上句号的时候了。关键可能是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将试点置于我国教育改革以至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其成败得失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刻的反思,不仅仅是试点总得有个交代,给个说法,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此基础上谋划未来。本刊卷首在谈及我国教育缺乏反思能力时曾指出,各方面似乎都更热衷于“把成绩讲足”, “把问题谈透”的努力往往显得“不合时宜”,涉及政府部门的决策及措施时更是如此——但愿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

毋庸讳言,质量这些年来始终是高校远程教育的“痛点”,《人民日报》的报道其实并无太多新意。问题恰恰在于,尽管早就确定试点的重要目标是构建高校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长期以来人们也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不能说没有成效,但确实始终未能走出所谓“质量迷宫”。质量出了问题便使出“规范管理”的招数,且习惯于采取行政或准行政手段进行“整顿”或者“控制”——尽管实践早已反复证明,此类措施往往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包括这些年来甚受推重的网络教育“统考”及“阳光招生”,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提升高校远程教育质量和声誉并未取得预期成效,更无可能形成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或许,是有必要换种视角和思路,来重新审视远程教育质量问题了,包括厘清和理顺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在远程教育领域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和承担相应责任……

《吕氏春秋》中有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高校远程教育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较之十多年前都已经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要求高校远程教育实现战略转型,并且提供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发展空间。如果不能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而扎实地推进和深化改革,尤其是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的高校远程教育,在新形势下可能更加举步维艰。那样,就正应了古人所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上一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下一篇:外汇占款激增,热钱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