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时间:2022-07-18 01:32:57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摘 要: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相对较弱,对学习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进度等方面也有差异,因此应明确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探索并选择一条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晚,目前正在从教育规模向质量内涵发展方向转型阶段,在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建设方面急需探索研究。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TQM);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raining high skilled personnel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miss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foundation, ability level is relatively weak, on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mastering and progress are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should be orientated clearl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re and choose a adapt to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tage is currently from scale to conno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education quality in urgent need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1 基于TQM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过程,高职院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学院的每项教学与管理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4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4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8个步骤。(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专家们对教育质量内涵的观点主要有:(1)内适质量:即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准备的充分程度,能够在将来学习和创新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2)外适质量:指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以及用人部门需要的程度。其特点是注重外部需要,并以外部需要满足的程度作为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3)人文质量:指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全面发展程度。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立性、完整性、自我指导性,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展与在学校和教师帮助下,完成一定阶段的自我实现。因此高职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在遵循教育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动态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

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内涵就是为化工物流行业培养适合化工物流操作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即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化工行业具有特殊性、危险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化工物流人才培养必须结合行业特点,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做说一体化,覆盖化工物流的各类岗位设置课程体系,因此需要创新人才质量观,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必须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育人、共同评价、合作就业,而管理的范围是学院的各职能部门和专业系部,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在高职教育中全体教职员工和来自企业一线的指导教师;教育质量的检验应该也是全面的,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和社会。在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全员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和提升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2 建立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M)是需要高职院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全员、全面、全过程地实施质量保障体系。

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

高职院校应定位在立足地方经济、服务社会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完备教育体系上,但由于各校情况不同,要结合各校的特点和自身条件,明确办学定位和自身的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科学地确定自身在社会上的定位,严格按照自己的教育层次来培养和塑造人才,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这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基础。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聘请校外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和专业技术指导;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加入各种社团和企业实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好地接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学历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物流管理专业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主要职业资格证书有助理物流师证、叉车证、仓储证、ERP证书等,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的质量观,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特征,树立能力本位的质量观。当然,这里的能力不是狭义的技能,是指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2.3 设置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保持课程结构相对稳定和动态发展。

加大高职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4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掌握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教师,教学模式没有跟上产业发展和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选送在职教师到企业学习和顶岗挂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点从社会及大型企业引进具有高职称的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自己的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教师的力量。另外,学校可根据专业及课程设置需要聘请一些专家、教授来院授课,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

2.5 教学设施设备等情况是否适应教学需要

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专业特性强,需要各种物流操作和物流管理的设备设施及信息化软硬件等技术手段,因此需要在校内建设各类实训室,比如运输管理实训室、供应链实训中心、化工仓储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校外有稳定的合作企业作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提供各类实训岗位,确保教学目标和教育质量的实现。

3 建立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1 建设考核评价质量指标体系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围绕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先进的现代职教思想为指导,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差异化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努力构建保障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职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3.2 健全并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职院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联系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纽带。为此,要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规律,规范日常教学管理,要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师资配备、教材建设、教学设备配备、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管理制度,并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经常性地开展领导评教、教学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校运行效率,提高办学综合效益、教学管理质量及教学质量。

3.3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建立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的监控体系还较落后和不完善,导致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如可以聘请一些有经验和影响的专家来校进行教学督导工作,来完善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并非仅仅取决于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评价,更重要的是,还要取决于社会的集体认知,尤其是那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及家长的认同程度。当学生和家长切实从自己或子女后续的职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时,职业教育的质量会被更多的人发现和认可。当企业等用人单位发现所用工人的劳动效率高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自然会提升。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及家长和间接受益者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质量高低的忠实实践者和检验者。

高职教育的质量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随之会发生变化,因此高职教育的创新就是完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方向阳.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4-25.

[2] 陈杰峰.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浅述[J]. 新课程研究,2008(1):14-17.

[3] 佘俭敏.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 当代教育论坛,2009(9):69-70.

[4] 戴冬秀. 关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J]. 职教论坛,2008(12):21-24.

[5] 张耀嵩. 国外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比较研究[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36-39.

[6] 闵建杰. 论高职的教育质量、质量标准、质量评价与质量管理[J]. 职教论坛,2009(7):33-36.

[7] 方晓霞.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内涵探析[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7-49.

上一篇: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下一篇:浅析物流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