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第九怪”季之光

时间:2022-07-17 11:57:19

不久的一天上午,季之光从扬州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最近又编著了一本名为《火花缘———“扬州第九怪”和名人的故事》,约有30多万字,纪实了他几十年来在收藏活动中与赵朴初、梅兰芳、侯宝林、马季、陶玉玲、彭丽嫒、白岩松、宋祖英、阎维文等人的友情故事,以及他们的题字赠辞和合影。

为收藏中外火花而节衣缩食

之光常年节衣缩食,安于清贫。很长时间内,他的主食竟是用热水瓶“煮”出的稀饭。他就是用这样省下来的钱写信求购、交换火花。60年来,他收藏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万种、150多万枚火花。不仅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火花收藏家,而且与日本的吉泽贞一、前苏联的阿萨洛夫并驾齐驱,赢得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美誉。季之光收藏的火花中有现知中国最早出品的火花“舞龙牌”;有已经成绝品的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纪念火花;有日本的浮世绘磷票火花;有印度的“吉祥痣”妇女火花;有捷克的千塔火花等。近10年来,季之光陆续出版了《火柴盒贴画》、《趣谈火花》、《季之光火花世界》、《中国火柴盒贴花集锦》(著名作家秦牧作序,分别用中、日、英、德、法、西班牙六种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等多部专著。著名作家秦牧称季之光为“中国火花大王”;相声大师侯宝林则叫他“季公火佛”;影星谢芳、陈述、沈丹萍以及著名歌唱家胡松华等喊他“扬州第九怪”。

1988年4月,已退休多年的季之光与几位朋友在南京创办了一个火花艺术公司。在公司开业典礼大会上,他诙谐而风趣地对大家说:“如今,我‘下海’了,正在学‘游泳’,请朋友们扶我一把,不然我会淹没……”季之光说,创办火花艺术公司是他久蓄于心的夙愿。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同时,也为火花收藏者提供一个便于交流的艺术平台。如今,已届耄耋之年的季之光,还是那样精神矍铄,乐观开朗,对收藏的爱好仍然那么痴迷、执着。

原来“扬州第九怪”就是季之光

2007年10初,在南京举办的火花收藏交流会上,我又一次与季之光邂逅。他笑着问我:“老王,莫非今天你又想在我身上找点新闻吗?”未等我开口,他狡诘地一笑:“告诉你,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有一位外国记者问我,你是中国火花收藏大王,现在有多少存款?别墅在哪里?老婆换了没有?你的小车车号多少……”季之光很幽默地笑道:“我只是一个快乐的穷人,潜在的精神富翁!”

闲聊间,他又说了两件事。他说,原江苏省文化厅厅长,我们的老乡王鸿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在我们扬州搞文化工作的人,也许不一定知道季之光的名字,但他们却知道“扬州第九怪”是个收藏迷,是全国出名的火花大王。

几年前的一天,季之光听说原国家体委主任袁伟民将到扬州视察工作,季之光当即给扬州体委主任陈侠打去电话:“陈主任,我叫季之光,我想见见袁伟民主任!”陈主任听着电话却一脸茫然,便问:“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呀!”季之光诧异地说:“我们都已认识五年了,我是搞火花收藏的,一起吃过几次饭呢!”陈主任说:“季之光这个人我不认识,但我认识有个收藏火花的‘扬州第九怪’啊!”此后,他们见了面,彼此捧腹大笑,原来“扬州第九怪”就是季之光。

一枚火花成就忘年交

上世纪50年代,风华正茂的季之光从部队转业到扬州工作。闲暇时,他喜欢到离家不远的书场听著名老艺人王少堂的扬州评书《武松》。一天,季之光听完评书后,心中很不是滋味,总觉得王少堂在讲到武松追杀西门庆这段故事时,把人们心目中的好汉武松描述成了一个滥杀无辜的“杀人狂”。回家后,季之光连夜给王少堂写了一封信,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天,王少堂随即关照书场的售票员,每晚免费留一张前排的票给季之光。从此,当年20出头的季之光与年已花甲的王少堂结下了“忘年交”。后来,王老得知季之光爱好收藏火花,便将自己收藏的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一枚“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火花珍品慷慨地送给了季之光。

王少堂虽然已过世40多年,如今,季之光也80高龄了,但他始终不忘这位已故老艺人。他经常向朋友讲述这段非同寻常的“忘年交”故事,每次举办火花展出活动时,他都要把王少堂的题词和那枚珍贵的火花拿出来供大家观赏。

新年贺卡的魅力

2011年春节期间, 季之光在扬州个园举办了“季之光中外贺卡藏品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他说,这次展出的1500张中外贺卡,是自己从多年来收藏的28000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除有全国各地名人在各个年代和时期的贺卡精品外,还有美、英、法、德、日、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家和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名人贺卡。形式除平面、凹凸、烫金镀银的外,还有动态、音乐贺卡。

季老说,收藏贺卡很有意义和价值。因为贺卡是一种精制品,它是联络感情、传递友谊的使者;它给节日增添了喜悦气氛,更给人们带来和谐和快乐!

一张合影等了48年

季之光还收藏各式各样的名人照片,他和名人的合影,至今已有上千张之多。他说:“名人效应,也把我带出名了哦。”

季之光喜欢交友而又笃于友情,他和海内外的很多朋友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结交的朋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也有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演艺界、书画界、文学界的著名人士。在他的“附属”收藏品里,不仅有郭沫若、赵朴初、丰子恺、冰心、叶圣陶、梅兰芳、侯宝林等老一辈著名人士的字画、合影,还有近代颇具影响的白杨、陈述、六小龄童、姜昆、冯巩、黄宏等人的题字、赠画和合影。说到与名人合影,季之光饶有兴趣地给我看了一张照片。原来这是他与“二妹子”陶玉玲12年前的合影。季之光说,和陶玉玲合影最开心,因为他们俩曾是华东军政大学的同学。

1949年,才17岁的季之光随父母搬迁到杭州生活,他报考了当时在杭州的华东军政大学,被文艺系戏剧队选中。来自镇江的陶玉玲也在该队。陶玉玲长得秀气,具有江南美女的气质,也很活泼,当时被大家称为“队花”。后来,陶玉玲因表现突出,被调进前线话剧团。因当时没有照相机,季之光一直后悔没能与陶玉玲合影留念。此后,陶玉玲又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因主演《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而红遍全国。1988年4月,陶玉玲到扬州参演电视剧《侯门小子》,季之光在东方宾馆见到了她,并约她到家中吃饭,畅谈同学友情,两个人才合影。陶玉玲还给季之光留下了珍贵的题词:“老同学,你真了不起,毅力惊人!”

独特的“怪人书法”

季之光收藏火花出了名后,全国各地许多收藏爱好者纷纷前来请他签名题字。起初季之光用钢笔,后来又改为工艺美术笔题字,但他总认为钢笔、工艺笔字都不是“墨宝”,于是他开始用毛笔签名题字了。谁知他手握毛笔很别扭,总是抖抖索索的,出尽了“洋相”,也浪费了不少纸墨。他想,不能再这样折腾自己了,还不如趁早拜个师傅,请行家指点指点。于是,季之光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登门向一位老书法家请教。这位老书法家看了他的“书法”,对他开玩笑说:“你这是名人书法,不是书法名人。”回家后,季之光细细咀嚼书法家的话,很受“刺激”,更有启迪。于是,他下定决心苦练毛笔字,天天写,日日练。练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来了灵感,要创造出一种遒劲有力,每一笔都像火柴棒一样,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字体。几个月下来,季之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笔锋刚柔而凝重,遒劲而清秀,这就是见怪不怪的季氏书法。

近几年,扬州不少商家每逢开业庆典、砌房造屋、节日喜庆活动等,都要向季之光求字。

现在,季之光写字出了名,上门找他赐“墨宝”者络绎不绝。季之光或外出开会或约见朋友,他随身带着的黑包里总是毛笔、墨汁、宣纸、印章、垫毯一应俱全,这样方便他随时随地写字。由于每天前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季之光自己已记不清给多少人写过字了。

(责编 张 群)

上一篇:海归们的“中国梦” 下一篇:谭晓莹:行者无疆 眼界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