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安全对策

时间:2022-07-17 10:26: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安全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的巨大价值进一步凸显。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激烈争夺对我国人才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白热化争夺对我国人才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才全球流动的更加方便,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形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人才争夺战。

首先,发达国家不遗余力抢夺人才。一是千方百计吸引留学生,美、英、日、德、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积极吸引留学生,仅美国一国就容纳了世界各国赴国外留学人员的1/3。二是大幅度增加技术移民的名额,并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三是高薪聘请人才。四是利用对外援助争夺人才。

其次,发展中国家也采取多种办法争夺人才。韩国、泰国等制定了“回归计划”,吸引本国在外人才。南非政府已修改了移民法,放宽对外国人才的限制,促进南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跨国公司在全球网罗人才。一是不惜任何代价挖人才。西欧一电子公司在以200万美元的高薪没能挖走美国硅谷一位研究1024K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家的情况下,竟不惜用3000万美元买下其所在的企业。二是就地利用人才。众多跨国企业还积极寻求在海外建立人才基地,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录用当地人才。三是高薪聘请人才。美国微软公司和IBM公司有近7%的研究技术人员出生在美国之外的国家。

二、全球化背景下做好人才安全工作的对策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人才争夺对我国人才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多管齐下,搞好人才安全工作。

(一)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全球竞争的激烈化,使人才的重要性极度放大。面对这一不容置疑的事实,必须树立“人才兴业”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各级政府必须把人才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问题,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划之中,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人才的培养。各用人单位,必须树立人本思想,真正爱惜人才,切实用好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积极吸引人才。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教育。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还要靠各级各类教育的大发展。

发展教育,当务之急要积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事实证明,传统应试教育和过于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改革。要依据社会对人才分布、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培养数量、教材内容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要积极改进教学和考试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创新和开拓创业的能力,自信、自强、自立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努力提高人才待遇

收入的巨大差距,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争夺人才的重要手段,就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实行高工资、高福利及极为诱人的期权分配。

近年,尽管各级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不少措施提高人才的待遇,但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提供的待遇相比,国内人才的收入仍然偏低。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要积极将人才的报酬与其能力高低、贡献大小和所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挂钩,对高科技人才的任职条件、工资津贴标准、科研经费资助以及住房、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进行科研和创新,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要通过期权、期股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硅谷流行的期权和期股制已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积极调整人才结构

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人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教育、卫生、经济、会计4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工程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整体性短缺。二是行业、产业布局不均。农业、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法律等行业的人才严重不足。三是分布失衡。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四是产学研脱节严重。专业技术人员60%集中在国有事业单位,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力量极为薄弱。

因此,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人才结构,加快培养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人才,大力开发高层次技术人才,抓紧培养一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

(五)大力吸收优秀海外人才

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是搞好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是要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我国公派、自费留学人员已达10万,他们不仅大多学有专长,而且希望有机会报效祖国。要坚持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要积极建立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留学归国人员施展才华创造条件。要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委托项目、学术交流、咨询考察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人才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对于国家急需的个别领域的国外高级专门人才,要不惜高价聘用。要通过吸引国外友人和退休专家等办法,加大对国外人才的引进力度。三是要广泛开展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研究,利用外国人才。

(六)千方百计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仅仅依靠提高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积极改善发展环境,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是要积极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要通过兴建科技园、提供专项基金和配套经费等办法,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等陈旧落后观念,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三是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使人才不断地充实和提高。四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既是权利人的无形资产,又是重要的竞争资源。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打击窃取商业秘密、制假售假等侵权行为,维护人才的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从浙江经验看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战略 下一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难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