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变奏曲

时间:2022-07-17 08:34:41

婚姻爱情其实是件简单幸福的事情,但用复杂纠结来讲,似乎也不为过。中国人的婚姻大致走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上世纪50年代,“组织介入”是当时的一大特色,先结婚后恋爱更是当时的普遍婚恋现象。虽然现在对这样的交往方式大多嗤之以鼻,但对纠结于房子、票子的人来说,那时候的爱情还是让人向往的。

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知青上山下乡的增多,异地恋、城乡恋变得自然,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悲催的婚恋故事,理想与现实以感情的状态在人们心中碰撞,甜蜜还是酸楚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80年代以后,结婚问题成了市长厂长们操心的事情,那时候集体结婚风靡一时。婚介所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更有人开始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公开寻找另一半。

进入90年代,一根网线代替了月老的红线,牵起了荧幕前面的陌生男女,网恋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现象。交友的自由化、便捷化让婚恋标准一度变得十分模糊,婚恋方式的多样化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到如今,为了解决大批剩男剩女的婚恋问题,中国的婚姻问题也慢慢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相亲节目收视飘红、相亲网站会员阵容强大、速食爱情(如八分钟约会)随处可见……不过可惜的是,在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很多人仍在惊呼“请赐予我一个老婆(老公)吧!”

由于异地工作渐渐成为常态,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多面对不确定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加上生活区域和环境等因素,其狭窄的社交圈子和有限的社交时间,大大限制了交友和择偶的可能性。

曾经,爱与不爱不重要,嫁与不嫁才重要。如今,爱与不爱、房子与票子以及嫁与不嫁都缺一不可,纠结的大龄男女们在水泥浇筑的城市里寻寻觅觅、郁郁寡欢。

婚恋诈骗者早已伺“机”待发,空前繁荣的婚恋市场为其提供了生长的沃土。不管他们是渴望拥有缺失的情感,还是对金钱充满欲望,只要为了其一,就不免走上诈骗的不归路。

从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与百合网联合的《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多少可以获悉当代人对婚姻的看法和想法:

在寻找结婚对象的重视因素中,除了性格这一因素外,很多女性往往还看重男方的能力和经济实力,而男性则还看重女方的外表特征。

在对待是否要结婚的问题上,19岁以下的被访者中,只有24%的人认为“绝对要结婚”,而在25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但25-29岁的人对结婚的态度较20-24岁的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示“绝对要结婚”的比例明显要高出许多。

但是不管婚姻如何嬗变,投机取巧者如何利用婚恋大做文章,追求幸福与稳定,仍将是社会婚恋的主旋律。

上一篇:大学生的“三方协议”如何签? 下一篇:美丽俏佳人——李静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