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楼设计赏析

时间:2022-07-17 08:27:3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楼设计赏析

摘要:从项目定位、设计理念、总体构思、平面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楼设计,探求医疗建筑的设计。

关键词:以人为本,岭南建筑,医患分流,扬帆远航

Abstract: from the project location, design concept, overall pla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linical teaching building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o search for med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lingnan architecture, doctor-patient tap, the sail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楼项目为例讨论现代综合医疗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如何实现功能清晰、流线合理,使用高效。

通过对总平面设计,单体平面设计,立面设计的阐述,商讨特殊条件下新建综合医疗建筑如何与原有建筑群体相结合;新建筑本身功能的组织安排;以及新旧建筑形象的统一,过渡,发展。

项目背景和概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创建于1964年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近年来,由于医院医疗业务持续增长,现有医疗设施也难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满足医疗业务增长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医院决定建设一栋临床教学楼,改善就医、临床教学、科研环境,为病人提供舒适、方便、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把该院建设成现代化综合性的中医院。

工程用地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地东部,西临现有门诊综合楼,南靠进修楼,北望医院职工宿舍,东面临近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建临床教学楼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

二、项目定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楼,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设置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整体建筑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布局、流程合理,符合医院建筑有关专业要求。

医院定位

以8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17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为特色,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医学中心,为广大平民患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突出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

2、医院服务人群

大众化服务为主,以本地和周边地域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逐步扩展至周边城区。

医院服务理念

医疗工作围绕病人转,行政后勤工作围绕医疗一线人员转,财务工作围绕服务转,人力资源工作围绕服务需要转,实行标准化、系统化、人性化管理。

三、设计理念

1、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遵循“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力求在医院设计中体现更多人性化设施,追求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力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创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在注重病人感受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医护人员工作区域的环境质量,“以健康为中心”表达了医院功能的延伸和对所有人群的关注。 2、 功能第一,实用为上临床教学楼设计在总体功能布局及功能关联性方面体现以功能实用为首选原则,注重医院功能划分的严谨和条理性,注重各种流线的清晰泾渭分明,不盲目求大、求变、求异,造成日后使用的混乱和资源浪费。

3、绿色生态节能特色设计思想是要达到“绿化生态住院楼”的效果,创造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和良好的室内外自然生态绿化,目的是创造出“立体的空中花园”的全新生态理念。充分利用周围资源条件,设计中重视自然采光通风和天然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突出环境特色、创造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医院。

4、地域与人文特色设计着重体现建筑与整个医院现有建筑的协调统一,同时又适当超前,在做到医院肌理一脉相承、融入现有环境的同时,又使医院内建筑随时代逐步更新发展。风雨连廊、建筑遮阳、庭院园林室内设计、以及其他细部设计,表现了亚热带建筑和广东建筑特色。

5、管理信息化与高效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就诊模式的更新。除了楼宇自动化控制外,医疗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将深入到医院的各个部门。智能管理系统的引进(如:电脑排号、电子记帐、电脑传递检测信息等)将减少工作人员繁重而重复的简单工作以及病人的盲目奔波,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动式电脑终端介绍医院特色、软硬件设施等,树立医院形象,改善与外界的沟通。

四、总平面设计:

根据相关单位对前期规划设计的复函:新建临床教学楼与南面进修楼间距9M,与西面的门诊综合楼保留13M,东面与用地红线相距3米,北边根据新建临床教学楼高度退缩足够的日照间距。

设计将新建临床教学楼放置于场地南部,建筑北部齐平西面门诊综合楼,这样在场地北面形成开放区域,该区域设置一个小广场,住院主入口就设置在这里,该开放区域与西面绿化广场东西向连为一体,形成院区绿化主轴。新建临床教学楼西侧靠近门诊综合楼,为方便日常使用,在该面设置一个医技出入口和医护服务入口,二、三层设置连廊与门诊综合楼联通,将整个医院建筑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就诊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日常使用。在场地绿化空间处理上,借鉴岭南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在建筑周围形成系列围合与半围合的绿化通廊和景观广场,利用场地北面地形高差,结合周边建筑对场地的使用要求,创造一个微缩台地景观区,同时结合道路设计,形成一个既方便联系医疗区与职工宿舍区,又可为医护人员与就诊人员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郊野山地景观体验区。

六、单体建筑设计说明临床教学楼标准平面为南北长方形,每层为一护理单元,基于场地限制,多数房间为东、南向,少数为西向(该部分布置医护服务用房)。护理单元采用双廊设计,病房区流线和医护区流线相对独立,护士站位于北部靠近电梯厅,便于日常管理。将病房布置在东面和南面,所有病房有独立的卫生间,卫生间设于外侧,带来自然通风和采光,避免对护士视线的影响,提高清洁度,卫生间采用与病房成一定夹角式处理,减少阳光对病房炙烤。95%病房带有封闭阳台,阳台在隐蔽位置设置专门的晾衣处,不影响外立面的美观,同时所有病房可以欣赏中医药大学优美的环境,同时又阻隔了西边机场路的交通噪音,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标准层平面中部布置主要服务用房,靠近病房,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同时由于西边的凹口设计,主要的办公服务用房都可以自然采光和通风,同时在凹口部位每隔三层的空中花园与之间两层的休息阳台设计,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就近的户外休息交流空间,同时减弱了西面日光的炙烤。值班服务用房和疏散、污洗用房临西面布置,疏散、污洗用房使用频率低,值班服务用房为夜间使用,受日照影响小,为了减少值班服务用房的日间得热,在其窗外设置的横向百叶遮阳和窗内活动百叶遮阳。主要垂直交通服务位于北面,共设八台医疗电梯,专设两部供应电梯结合医护人员专用,与病人有所分隔,做到医患分流。西南部位靠近护理单元端头设一把污物电梯,做到洁污分流。

临床教学楼首层裙楼北部朝北设有独立出入院大堂,面向小广场,设出入院处等。首层其余部分和二―九层为功能检查,在靠近现有门诊综合楼部分,二、三层设连廊与现有门诊综合楼二、三层相连,同时为二―九层的功能检查科增设两部医疗电梯,使功能检查独立成区,做到与住院病人交通分离,这样功能检查科与门诊综合楼和十-二十八层住院部分既联系紧密,又有一定独立性。

八、立面造型及细部设计

建筑造型源于医院院徽中的银杏叶形状,飘动的杏叶犹如三片风帆,建筑屋顶造型就来源与此,高低错落的造型构架犹如三片鼓满风的风帆,正引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艘巨轮远航,让它走出广东,走向世界。建筑整体上采用现代简洁设计手法,讲究虚实对比,比例协调,注重细部设计,将使用功能与造型完美结合,形成大方、高雅、爽心悦目的立面造型,空中花园与垂直遮阳系统,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地域性。浅色为主的基调使建筑和谐、统一、经久耐看又不失现代!

参考文献:

罗运湖.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下一篇:益塘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