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型”高校学工组织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2-07-17 03:25:27

构建“服务型”高校学工组织的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度发展,高校应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构建“服务型”组织的前沿和窗口。因此,强化学生工作干部服务学生的理念、扩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是构建“服务型”学工组织的核心要素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服务型;组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05-02

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担任领导是服务,经营商业是服务,从事教育当然也是一种服务,这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在高校,学工干部承担着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等多重职能,他们服务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服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无论外延如何变化,其本质还是教书育人、服务育人。随着社会深度发展,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不再单纯地追求专业知识,而是强调全面发展,凸显个性。这就要求高校能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成才的环境条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型”学工组织。

一、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与“服务型”学工组织的主要矛盾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幸福及其家庭的未来命运,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1.轰轰烈烈的活动表象与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矛盾。全面推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各高校学工战线的常态思维,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管理部门和学工干部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形式大于效果,形式大于学生意愿,文字功夫下了不少,会议开了不少,活动也搞了不少,表面上似乎有声有色、轰轰烈烈,而实际并没有助推学生广泛参与的意愿,并没有引发学生深层的思想共鸣,并没有哺育学生成长成才,更没有回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时代要求。

2.官本位的管理思想与学生多元价值诉求之间的矛盾。以强调权力为核心的“官本位”思想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大行其道。在学工干部管理中也有广泛的“市场”,大力强调权势的威严而忽视个体的合理诉求,总认为自己是学生的“上级”和“领导”,在工作中往往盛气凌人、主观臆断。这种粗放、刚性的“官本位”管理思想忽视了学生应有的权利和诉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的自由展现。当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活动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他们个性张扬,价值多元,很多诉求合情合理,完全符合时展的主旋律,官本位的管理思想不但难有作为,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程。

3.教条的管理条文与“生为本”人文情怀之间的矛盾。在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很多学生工作干部把刚性的管理制度作为手中的最大武器,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都喜欢用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几百上千条的制度来进行检验和约束。而在强调“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今天,这种教条的管理制度会严重挫伤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最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也难以及时解决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表面上看似“铁面无私”、“公正不阿”,实际上是古板守旧,为自己未与时俱进找借口,对自己难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面纱”。

二、建设“服务型”学工组织的重要意义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高校及教育管理者要紧紧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个中心,把“培养人”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把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服务型”学工组织的建立,就是要围绕学生的合理成长成才需求和个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打破高校“工厂”标准化生产理念,在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成长事件、不同的成长方式上给予恰当的指引、帮助和服务,并尽可能地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想方设法吸引他们自觉地参与学校建设、班级建设、文化建设,成为校园的主人,从而实现教育内容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进而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推进培养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并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进程。同时,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目标已从满足社会管理需要拓展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学生工作的内容已从单纯的管理扩展到教育、管理、服务并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服务学生的空间也由学生在校期间延伸到毕业后。这些学生工作的机制、模式及内容的变革和创新,学生工作干部是应有的设计者和承载者,因此,加强“服务型”学工组织的建设是高校的应有之义,也是适应和引领当前构建服务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三、构建“服务型”学工组织的路径探索

构建“服务型”学工组织不仅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且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广大学工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多角思考、多听意见、多维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型”学工组织的科学化水平。

1.强化服务学生的工作意识。高校学工干部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但受传统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学工干部长期扮演着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基本没有或欠缺服务学生的意识,自身定位不准确,服务学生的活动和内容偏少。在很多高校,有一些学生管理干部总喜欢高高在上,对学生“指手划脚”,说得多,做得少,管得多,导得少,教育得多,服务得少。“服务型”学工组织正好与其相反,必须时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时刻帮助、引导学生完成从受教走向自教、从教化转成自化、从他律变成自律的转变,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成才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受推者”。

2.拓展服务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在高校,学工干部既要做好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为学生提供学业、生活指导,还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学工干部只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合理诉求;也有一些学工干部只注重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党团工作,而对学生心理辅导和社会认知等不管不问。这些都有失偏颇,都不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全部,都不是真正的“服务型”学工组织。“服务型”学工组织的服务内容不但要包括日常的学生事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等,还要包括专业认知、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特别重要的是,一定要以塑造有人格魅力、心智完善的独立之个体为己任。要尊重学生的权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发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使他们也能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中来,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3.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素质。当今社会,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工干部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工作者,如果不与时俱进,不主动提高和适应服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工干部。比如,多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就会得到学生的唾弃;再比如,除了日常的奖、贷、勤、免、补等生活需求外,学生更渴望得到学业生涯指导,得到职业生活规划咨询等,更渴望对未来的职业选择进行广泛的认知和了解。这些,都迫切需要学生工作干部予以及时指导和帮助。而我们广大学生干部求职的经历相对较少,对企业了解较少,对社会职业的具体分工也不甚了解,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新的学习观念、新的学习思想和新的学习精神,把拥有知识和能力作为做好学生服务工作的根本,切不可一劳永逸、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广大学生工作干部要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开拓创新、联系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自身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4.创新服务学生的手段方式。近年来,我国学生工作的手段和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包括辅导员进公寓,辅导员进活动,辅导员进心灵,校企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勤工助学集中招聘,校校学生工作强强联合,协同创新等。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学生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取得了极为有效的成果。特别是当下,信息革命浪潮卷席全球,网络作为新媒体、自媒体的新宠,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观念。面对这样一个全网时代,学工干部必须跟进和远瞻这种变化,面对这种挑战,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掌握服务学生的新方法;通过以校园网为依托的学生思想教育和服务的新阵地,建立微博、微信、QQ群、班级人人等,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回应学生的呼声,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上的疑惑。

总之,“服务型”学工组织的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以教育管理者为核心,一切都是教育管理者说了算的管理方式,转变观念、转换作风、拓展内涵,不仅要站在“教育者”或“管理者”的角度,更多地是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去实行、去检验,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彭雷.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初探[J].时代教育,2013,(3):80.

[2]吴新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型”模式创新探究――基于“以人为本”视角[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1):170-172.

[3]盛云,杨连生,段志锦.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理论研究[J].教育科学,2014,30(1):62-68.

[4]朱必法.浅析服务型高校的服务内容与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83):72-73.

[5]戴卫义,王玮,邹斌.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4,3(4):69-70.

上一篇:中美基础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对比及其对我国的启... 下一篇:基于新版ISO27000对软件行业信息安全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