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07-17 01:43:32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

摘 要 对目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因为理论技术的不平衡性导致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参差不齐,提出一些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希望能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结构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82-02

1 序言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势在必行,教育技术学也在理论和媒体的变革中发展着。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随着人们不断地认知,逐渐意识到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制高点,也是突破口。可是,如何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呢?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毕业的去向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更多的是从事电化教学、信息技术、媒体教材的编制等方面的工作,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技术学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对于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经过分析综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理论轻实践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学科上说,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中技术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二级学科。因此,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关注理论基础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技术、实践方面的教育。

而现在的许多高校都只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却没有从本质上理解技术的内涵和重要性。从定位上说,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却定位在技术上,涉及问题的方法、研究和实践等问题,并不是一种纯科学的概念。教育技术学人才区别于教育学其他的人才,正是因为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不仅熟悉教育理论知识,而且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也是教育技术学人才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即便有开设实践的课程,也只是理论性的探讨或知识性的堆积,可是忽视技术实践的操作,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置就形同虚设了。其实很多理论火花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迸发的。

理论是基础,技术是支持,在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中,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理论没有相关的技术作为支撑,就无法胜任教学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只有技术,却不懂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对于教学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只能是迷从者,没有方向,这都不能称其为一名合格的教育技术学人才。

缺乏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信息化思潮的席卷,面临的是传统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转变的过渡,其中必然存在内容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放性的教学资源、虚拟化的教学环境等,似乎眼花缭乱,找不到重点,这也导致了目标的不明确性。许多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自己的特色。

教育技术学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要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技能,及动手解决问题的信息素养。传统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

没有良好的自主实践探究的平台 因为地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还是很简陋的。

1)缺乏资金或者是有资金却没有用在刀刃上。资金的缺乏将会对条件设施的改善造成一定的困难。现代学习是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软件和潜件是一方面,硬件条件也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良好构想的实现。

2)设施的配备落后或者不齐全。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特色之一就是既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又具有优秀的技术设计、开发能力,而这个能力是需要实践的,必须对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技术设备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才能把握时代前沿科技、领先技术,与头脑中的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设计,才能够推动教育向前更快、更好地发展。

3)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可能现在有些高校领导还存在对教育技术学本质意义不重视,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结构的不合理化,教师素养的缺乏,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胜任。即便有良好的条件环境,也是不利于学习很好地开展的。这些都是不利于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的。

3 培养教育技术人才的建议

优化课程设计,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

1)加强基础课程和理论教学,稳固基础平台。培养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不是说就是培养单一的人才就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的,同样也是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学生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平台,才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上有足够的后劲。

2)加大信息技术含量的课程。教育信息化时代,需要的不仅是在学术上有成就的博士专家,更多的是实用型的人才。教育信息化是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的,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得在远程教学、精品课程、开放资源等先进教育领域有自己的天地和特色,结合现代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资源全球化、系统开放化、教学个性化等一系列特性,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过硬的技术支持,才能不属于IT行业的人才。在课程设计上要开设具有特色的技术类课程,学生要不断通过操作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3)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利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专业程度上精选课程的同时,要大幅度开设选修课,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应用、影视教育技术等课程,分模块分阶段向学生授课。另外要聘请学术专家、带头人进行讲座,把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实时展现到学生面前,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4)改变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现代的教学方法并不拘泥于一格,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条件允许,充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高,都是可以采取的。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加强信息技术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主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应用到学习的各个环节,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能够提高,其潜在不可知的能量是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爆发出来的。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了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相关课程,但因为教师队伍的零散,设备落后等原因,以致课程形同虚设,这就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困难。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说明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也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导航者,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人才的精英化,只有教师素养、能力的高度科学优化,学生才能够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高效率、创新化。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教学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一书一笔一黑板”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当今,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学校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设备,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建设融“院校协同、院所协同、院政协同、院地协同、院企协同、国际交流”为一体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协同创新平台,开设更多的精品课程及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优化支持。

优化人才结构

1)吸引IT精英加入教育技术实践的队伍中来。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吸引IT精英到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来。因为即便开设了技术类课程,也尽量选择专业就进行教学了,但是毕竟比不上精英们在相应领域中实践的经验。他们拥有的是技术能力,缺乏的是教育相关的理论,那么就进行教育知识的学习,这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的。

2)鼓励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积极投入IT界。教育技术学人本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踏入IT界,学习先进的技能,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开发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平台。

现在讲究的是终身学习,随时随地的创造性的学习,要把这种精神贯彻在学习的各个方面。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更是如此,要打破常规,不断突破超越自己。

4 总结

社会需要创造型的人才,需要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教育技术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培养教育技术学高素质人才也是迫在眉睫。必须把握时代前沿创新科技和理论成果,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把学科交叉融合真正落实到位,开放系统,吸纳人才,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素养的教育技术学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持,提供最优化的学习环境。进而期待能够改变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琳.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2]刘晓琳,张国立.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现代远距离教学,2011(2).

[3]南博,薛继伟,陈东芳.基于CDIO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4]徐福荫,黄慕雄,胡小勇,等.“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110-114.

[5]蒋志辉.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误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5):278-279.

上一篇: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工作的影响 下一篇:市场回暖 题材股或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