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谈

时间:2022-07-17 08:22:20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谈

随文识字即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学习中。下面我就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一谈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

一、在形义结合中显汉字情理

以下是我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时的教学片段。(课件演示:夕阳下沉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板书“下沉”)太阳下沉,“沉”字是一个生字。(出示“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是“冗”。

师:你用了部件相加的方法记住了“沉”,是一个好办法。

师:古代的人把它写成这样(板书“沉”的甲骨文字形),周围是水,中间是牛,表示牛沉到水中,跟浮相反。

师:沉到水中还能看见吗?

生(齐):当然看不到。

师:是啊,所以写右边的“冗”时,能不能在上面加一点?

生:不能,如果加了一点头就露出来了,就不是沉在水中了。

教学反思:大部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有着紧密联系,且蕴涵着耐人寻味的情理。以上案例中,我将汉字分散到看图学文中,在掌握读音的同时,对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及时予以引导,通过字理分析由字形联想到字义,将形义巧妙结合,学生对“沉”字有了形象的感知与记忆。这一过程,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曲线规律,学生学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又体现了字理识字具有的博采众长的兼容性,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在读、记、写、扩中求识字效率

以下是我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时的教学片段。(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师:“代”字和我们前面学的一个字长得很像——化,这两个字是兄弟,你怎样区分它们呢?

生:“代”字右边是“戈”少一撇;“化”字右边像“七”,但“七”的横要改成撇。

师:我们一起来写这个“代”字。(老师范写,边写边说)斜钩要拉长。(学生书空,描红,书写)

师:在家里,爷爷奶奶是——一代。

师:爸爸妈妈是——一代。

师:我是——一代。

师:我们家有三代人,一代一代,代代相传。

师:“代”字很有趣,与不同的字可以组成新的词。

师:数学老师生病了,我来代他上课,是——代课;学校举行讲故事比赛,我选汤轶涵参加,她是我们班的——代表;我自己的事情让别人替我做,是——代劳;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努力学习,这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

教学反思:在随文识字中教师要把生字的读、记、写、扩落实到课堂阅读教学之中。我们在课堂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重识轻写。要么是教师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要么是让学生“书空”而不让学生“书写”。殊不知“书空”并不等同于“书写”,“书空”只能解决笔顺问题,“书空”的字不能在头脑里留下记忆的痕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读、记、写、扩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三、在理解运用中助语言内化

以下是某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时的教学片段。

师: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

生:是两件事。

师:那么这两件事能不能同时做?

生:不能。

师: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关联词,你找到了吗?

生:或者。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或者”这个词。(出示句式练习)

1.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操场( ),或者( )。

2.下课了,小朋友们可以( ),或者( )。

3.星期天,我在家( ),或者( )。

教学反思:随文识字重在“随文”,摆脱集中识字将汉字脱离语境孤立起来机械学习的弊端。以上案例中该教师在教学“或者”这个词时,结合文中具体语境认读、理解字词,在认读、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字词的运用,并且在运用时层层递进,由仿到用,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了语言的内化。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走进儿童教语文 下一篇:让学案架起高效课堂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