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躺着也中枪”的语用探究

时间:2022-07-17 08:08:16

网络流行语“躺着也中枪”的语用探究

摘 要:“躺着也中枪”作为2012年度网络流行语,经历了“躺着中枪”“躺枪”的形式演变,发展出“躺中”“中枪”“中箭”等形式。该流行语主要有四种用法:戏谑调侃,用于自嘲;反调侃,用于反驳他人;表示无辜,用于澄清自己的冤屈;指飞来横祸,用于遭到别人中伤后的宣泄。“躺着也中枪”能否在网络中继续活跃下去,还需要语言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躺着也中枪 语用 语义

一、引言

“躺着也中枪”作为网络流行语,已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广泛传播和使用。据2012年12月21日中文网,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分中心了“2012年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评选结果,其中“躺着也中枪”位居第六。《广州日报》在盘点2012年十大“潮语style”时,“躺着也中枪”排名第五。与此同时,《长江日报》和《新华日报》公布“十大网络流行语”,“躺着也中枪”也位列其中。诸如此类的例证表明,该用语已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和广泛使用。本文拟就“躺着也中枪”的语用问题加以探究。

二、“躺着也中枪”的出处

“躺着也中枪”尽管是在2012年度才成为流行语,但之前已有零星出现。其出处主要有四种说法。

(一)源于电影《逃学威龙》

这是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据百度百科,“躺着也中枪”的出处之一是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里的一句台词。剧情中当时双方激烈打斗,某人装死,然后一士兵中招,手一歪,向地上发了一枪,正中装死的“某人”,于是有了经典台词:“我靠!躺着都能中枪!”“躺着也中枪”便流传开来。

现在大多数媒体都默认“躺着也中枪”出自电影《逃学威龙》。中国网、《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长江日报》等媒体在评选“躺着也中枪”一词时,其点评中均有一句“出自电影《逃学威龙》”。这表明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对“躺着也中枪”一词的出现有着重要影响。

(二)源于电视剧《千山暮雪》

百度百科解释“躺着也中枪”的第二个出处:“躺着也中枪”出自刘恺威主演的电视剧《千山暮雪》里的一句台词。不过,据《千山暮雪》编剧郭宝贤说,这句台词是从网络用语中“抄袭”而来的。原来早在2010年,“躺着也中枪”就高居当年台湾PTT流行语第一名!当时还有一个网络词叫“中箭”,出自某款游戏。如此看来,“躺枪”具有游戏的血统,其流行轨迹就是一条从港台逆袭内地的弧线。

(三)源于电影《回魂夜》

这是最近才有的说法。《回魂夜》是周星驰与莫文蔚主演的电影,其中有枪战情节,“躺着也中枪”的具体剧情是,躺在地上的一人无辜地被另外一人误伤中枪,这符合现在流传的“躺着也中枪”的含义。

(四)源于电影《国产凌凌漆》

《国产凌凌漆》是周星驰主演的警匪片,其中有枪战戏份,该片在第53分钟时出现“躺着中枪”的情节。

“躺着也中枪”的出处目前已难以考证孰先孰后,但上述四个出处都有真实的“躺在地上”这一行为和“中枪”这一结果,同时“躺着也中枪”都与娱乐性影视有关。据此可知,“躺着也中枪”经历了一个由现实行为到语言行为的隐喻过程。

三、“躺着也中枪”的演变形式及语义分析

由于“躺着也中枪”的广泛传播和逐渐演变,它由最初的5个字“躺着也中枪”逐渐省略到4个字“躺着中枪”,再继续演变,省略为两个字“躺枪”。这个过程是“躺着也中枪”“躺着中枪”“躺枪”。

(一)“躺着也中枪”

“躺着”二字在“躺着也中枪”中要重读。不是站着才可能中枪吗?躺着已是低姿态了,怎么也中枪了呢?从电影《回魂夜》中的剧情来看,甲、乙二人打斗,丙原本是局外人,却因恰巧躺在甲身边,甲无意失手打中了身边无辜受牵连的丙。由此观之,丙虽然身为局外人,却被无意打伤,遭遇飞来横祸,难道不是连“躺着”都能中枪吗?原来,“躺着也中枪”一词指A、B、C三者中,C作为某事件的第三方,被A或B无意中伤害,使与某事件本无关联的C受到牵连。例如:

(1)孝感“吊瓶班”无一人考上重点大学 校长自嘲“躺着也中枪”(舜网,2012-08-30)

例(1)中的事件显然是考重点大学一事,当事人为孝感“吊瓶班”考生。因为是考生要考重点大学,而非校长,所以校长只是该事件的第三方,他与该事件并无直接关联。这样说来,该班无一人考上重点大学,如果要追究责任,校长岂不是很冤枉?校长固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无人考上重点的最主要原因怎么能赖在校长头上呢?这里,“躺着也中枪”一词的运用是在戏谑校长的无辜,诙谐地澄清校长与该事件无直接联系这一事实。

(2)媒体又曝问题果冻“喜之郎”躺着也中枪(中国时刻网,2012-06-01)

这里说“喜之郎”躺着也中枪,意在表明“喜之郎”这一品牌的无辜,旨在为“喜之郎”抱不平,可解释为:媒体曝光问题果冻,关我“喜之郎”什么事?我“喜之郎”又不是问题果冻!这不是躺着也“中枪”了吗?

(二)“躺着中枪”

“躺着中枪”是“躺着也中枪”与“躺枪”的过渡 。该词与“躺着也中枪”的联系是,它们都表示因为别人的过失而造成当事人自己无缘无故被牵连的情形,或因自己是问题出现的部分责任人,却被恶意放大后的相关行为造成相关影响。两者的区别在一个“也”字。“也”字虽无实际意义,但它的使用却使两词的主观情感表现出程度上的差异,前者自嘲的语气、无辜的情感较后者重,无缘无故受牵连的情感程度也较前者强烈。

(3)美玉米或大幅减产 汽油供应“躺着中枪”(搜狐,2012-09-27)

(4)美国干旱“烤”高玉米价 猪肉价或“躺着中枪”(东亚经贸新闻,2012-08-03)

上例中的汽油和猪肉价均为“躺着中枪”的对象。在此为何不用“躺着也中枪”,而要用“躺着中枪”呢?毕竟“玉米”与“汽油”、“玉米”与“猪肉”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

(三)“躺枪”

“躺枪”是“躺着也中枪”的缩略语,目前已在网络论坛和贴吧中广泛运用,意思是“躺着够低了吧,居然都能被子弹打中”。语义相当于“伤及无辜”和“飞来横祸”,指无缘无故受牵连,引申为本无联系的双方因某种原因发生关联。例如:

(5)躺枪啊,躺枪(《武汉晚报》,2012-11-24)

例(5)源于一个越南青春偶像组合“HKT-BAND”。该组合成员因为夸张又过气的造型在网上蹿红,雷倒了我国网友,网友便将他们戏称为“洗剪吹三人组”,之后网友面向歌坛海选出了国内“洗剪吹染”四大天王,“罗志祥、张杰、魏晨、武艺”四位艺人入围,所以说他们四人“躺枪”。这四位艺人虽与“HKT-BAND”组合无半点瓜葛,却因网络这个平台,在网友的推动下,使他们在发型上产生了联系。对于“躺枪”的四位艺人而言,可谓意料之外。

由于网络流行语“躺枪”的迅速传播,贴吧中有了“来躺枪吧”“今天你躺枪了吗?”等贴,现今又有了“躺中”“中枪”“中箭”等词。据推测,由“躺枪”演变而来的“X中”或“中X”形式的词在今后的网络传播中还有发展的空间。例如:

(6)白岩松澄清网络假语录:行走坐卧都中枪 (光明网,2013-01-10)

“行走坐卧都中枪”较“躺着中枪”更具讽刺意味。在此,“躺着中枪”已不足以表现白岩松的愤懑之情。不仅躺着中,行走坐卧都中!如此用语,意在澄清网络假语录事件,强调当事人的无辜、无奈。

四、“躺着也中枪”的语用分析

(一)“躺着也中枪”的对象

1.有名的人或物

名人、名物易“躺枪”。名人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名望、有人气的人,不仅限于社会上有长期名望的、家喻户晓的人(例如白岩松),还包括在社会上风靡一时的或暂时出彩的人(例如“吊瓶班”的校长)。

名物指长期备受关注的物品(例如汽油),或因市场上的某种原因而暂时引发争议的物品(例如猪肉、大蒜、生姜等)。

2.有独特风格或特点的人或物

有特点的人和物易“躺枪”。有特点的人指符合当时形势需要且具有显著特征的人(例如“洗剪吹染”四大天王:罗志祥、张杰、魏晨、武艺)。有特点的物指符合某种物品属性且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例如非问题果冻“喜之郎”)。

(二)“躺着也中枪”的语用意义

1.戏谑调侃,用于自嘲

当某事件发生后,无法推脱责任的第三方用于辩解并安慰自己。虽然意在表达自己平白无故受委屈的无奈之情,却是戏谑之言,供大家娱乐而已。

例(1)中,“吊瓶班”的校长“躺着也中枪”实际为自嘲。该用语在此是调侃之语,不论“吊瓶班”无人考上重点大学的责任在谁,该校长都饱含遗憾和惋惜之情,对此只能自嘲。

2.反调侃,用于反驳他人

当事人A在吐槽某事件的对象B时,作为第三方的C虽与某事件无直接关联,却隶属于对象B,因此C便被无意“吐槽”了。作为回应,C用“躺着也中枪”表明自己的无辜,同时加以反驳。这种说法一般用在贴吧里。譬如一群人发帖,用蔑视或鄙视的词汇说“90后”有种种不良习惯和性格缺陷,中学生都怎样怎样没有规矩等等。此时某人正好是“90后”或者中学生,他就可以回帖说:哎,躺着也中枪了。这是一种反调侃的说法,意在表明C虽然无恶习,但也受到牵连。

3.表示无辜,用于澄清自己的冤屈

当事人A因受到某事件的影响,进而波及到社会上有名望却并无直接联系的C身上。C感到委屈和无奈,此时用“躺着也中枪”来表达自己无辜受牵连的感情。如例(2)中的非问题果冻“喜之郎”。相关部门查出其他品牌的果冻出了问题,进而影响到有名望的“喜之郎”品牌,“喜之郎”自然感到无辜和无奈。

4.指飞来横祸,用于受到伤害之后的宣泄

某事件的意外发生导致第三方C受到严重伤害,由此第三方表示自己需要严重警告某事件的制造者A并讨回公道。如例(6)中白岩松澄清网络假语录,实际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并还自己和粉丝们一个公道。

上述4种用法层层递进,情感表现也由浅至深。

五、结语

随着近年来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2012年度的网络流行用语“躺着也中枪”经历了“躺着中枪”“躺枪”“中枪”等形式的演变,主要有下列四种用法:一是戏谑调侃,用于自嘲;二是反调侃,用于反驳他人;三是表示无辜,用于澄清自己的冤屈;四是指飞来横祸,用于受到伤害之后的宣泄。“躺着也中枪”的简略用语“躺枪”也开始泛化,演变出了“躺中”“中枪”“中箭”等词。网络流行语“躺着也中枪”能否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进入汉语中的常用词汇系统,尚需时间的检验。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彭吉军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刘颖.语用学的新视角——语用综观与顺应[J].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报,2005,(1).

[3]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魏小清 熊智煌 贵阳 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550004)

上一篇:汉语偏义复合词的语义凸显观 下一篇:网络“通假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