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进行开放式办学

时间:2022-07-17 06:49:09

转变观念,进行开放式办学

【摘要】介绍高职开放式办学机制创新的思路和措施,从而使其更加适应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对接、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方式,扩大学院开放式的办学体系,加强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为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开放式 机制体制 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

“开放办学”近年来越来越为教育界人士所重视的一个工作主题。开放式办学式高职高专院校体制机制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要求,同时认真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思想和思路,高职院校应加快进行机制体制创新与改革,进行全面开放式办学。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机制体制创新的办学模式。一所学校,内部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与外界合作,则可调动起无限的社会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方法与手段,社会中,不同类型的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础、最典型、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最新技术应用的实践者、先进产品的生产者,高技能人才的检验者。高职高专应培养“适销对路”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实现服务与需求、知识与资本的有效结合。

根据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建议进行如下的合作方式:

1 引企入校、共建科学研究基地。企业投资到高职院校并把企业的研究室设在学校,共建科技园,发挥二者资金、人才互补优势。尤其是我院是一所以交通行业为主的院校,在区域经济范围内应为区域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并与企业共同为行业建设发展做贡献。

2 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目前的环境下是一种职业教育,学院聘请政府成员、企业领导、技术专家参与学院的办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工作等,以利于及时掌握国家政策、经济发展趋势、行业技术变化、企业人才需求,学院的教育培训,也是为企业培养未来的员工,企业在学生在校期间直接介入职业技能培养,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建设,提高学校为企业培养未来员工的质量,学院邀请企业人员走进学院课堂、实训车间,直接参与学校育人,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和培养“适销对路”专业学生等服务。

3 专家互聘交流。高职院校目前根据骨干院校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的专家互聘交流,学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家工作室,便于企业专家和学院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

4 科研项目团队合作。加强双方科研项目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平台,双方每年可根据具体情况以技术交流的模式开展一些论坛、讲座等形式交流;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争取在共同努力下,进行战略性资源有效整合。学校就是为企业服务,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一直是高职高专所提倡的,这样一来,学校的学生中也会有很多施工技术运用性人才,更大程度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开展科技合作,可以增强集团公司的软实力,为加快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引企入校,合作共建。企业以设立专项基金或向大学捐赠资金、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捐建楼舍、实验室等方式与大学展开合作。例如李嘉诚、邵逸夫、田家炳、陈发树等社会贤达人士向各地大学的教育慈善捐赠。针对高职高专行业性、针对性非常强的学院。目前联合举办代表性的案例有李嘉诚捐赠巨款建成汕头大学,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高校合建高职院校,一来具有非常准确地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二来在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优越性。但是为了保障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应该对这种合作方式进行良好的规划和设计,不要因为利益而损害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

二、构建教育立交桥,实现终身教育

根据国际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职业学院的发展应该是终身教育,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教育立交桥,实现终身教育,学生可以选择升本或者就业。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体制、多模式的办学体制。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办学宗旨,不断加大职教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途径,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举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请进来,走出去

职业院校应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外合作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发外职业教育市场,面向企业开展岗前、转岗和在岗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

四、订单培养

学校和企业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有着一个稳定的社会基础,比如:机械一体化和汽车专业,韩国是一个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这种中高级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企业中对人员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学生就业的去向,为保证企业人员的储备和提升,和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培养的一个种类是学生,另外一种为企业进行资格教育,解决学生就业前的岗前培训,提高原有职工的学历、学位、强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零距离”就业与就业“零距离”学习。

五、弹性教学,采用学分制,进行阶段学习

比如由于韩国的特殊制度(两年兵役),学生可以阶段学习,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服兵役,两年兵役后回来继续进行学业,这种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真正学习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到实际单位工作,这种工作是有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和我们采取的顶岗实习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会更加明显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会变得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六、社会人员进行资格培训教育

岭南大学采用社会培养和终身教育,如西门子企业的资格教育,在岭南理工大学完成,即为企业在韩国的生产培训了人员,为学院的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又有了社会声誉和资金投入,但要求学院需要具备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的优势。

七、校校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走向联合与共享,在校校合作中,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由于存在区域性的显著特点,可以形成彼此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分享、文化互动、避免雷同和恶性竞争的良性发展格局,有利于较快的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在院校合作期间可以进行教师交流访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论坛、共同进行科研教研项目的申报、优秀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互惠等广泛开展校校合作,发挥高校之间经验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作用,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集约、快速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开放式的办学模式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更为真实和生态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开放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上一篇:坚持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下一篇:《我很重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