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与人文需求

时间:2022-07-17 06:00:19

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与人文需求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园林绿化管理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根本。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服务主体是居民。外部景观环境的建立应从使用者出发,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根据这些心理需求和需求所产生的问题来规划景观设计,才更合乎“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化、舒适宜人的居住景观设计就是在满足使用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前提下进行规划的。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使是我国的不同地域之间也差异悬殊。这就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创造出注重该空间各项功能的合理分布,而且更要注重该空间的人,创造设计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行为活动和心理需求的外部居住环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多数地区是“先盖楼,后种树”,加之房地产开发商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和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原因,很多建成后的小区环境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在开发建设的时候,设计师和开发商都没有严格从居住人群的角度出发。换句话说,他们甚至都不清楚小区居住人群的结构,更别提在建设之前对即将入住的居民(行为活动及心理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这样的设计与我们要求创造一个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居住区环境格格不入,也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因此,在如何准确的把握居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切实满足他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是设计师应该重点考虑的课题。

1植物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里的植物,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片植物,都会引起居民环境心理的变化。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和人的关系。

1.1安全性

在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满足居民安全性心理的需求。如在儿童或老人活动频繁的区域要慎重选择植物,避免使用有危险结构或易引起人们过敏、带刺的植物。安全需求是人们其他需求的前提,在满足这一前提下,人们才能增加户外的活动,感受环境带来的乐趣。

1.2参与性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与城市其它地区的植物设计不同,除了视觉上的审美性,更要强调人在空间内对植物景观的参与性。如果人们能够参与建设和改造自己身边的植物景观,就可以加强对该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于交谈、静思。

1.3公共性

在交往中,公共空间对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植物景观的公共性可以加强小区外部空间标识性,增进居民的交往。例如,对于小区内的大面积草坪,调查结果表明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

2道路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与一般道路相比,更加强调服务景观的作用。设计要从居民需求的角度出发,符合居民行为方式,更加方便于使用者。

2.1安全性

铺装与道路联系最为密切,道路和地面设计的优劣,与居民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例如,雨雪天气时如果道路的防滑处理不当,居民就很容易摔跤。每当走到该空间时,就会产生恐惧和压力。此外,居住小区内道路铺装的大面积损坏,居民的安全感也会受到威胁。

2.2可识别性

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方向明确、主次分明。只有道路规划合理、易使人认知,即道路景观的可识别性,才能使之与户外空间的关联性加强,方便居民出行,内部功能空间结构、场所景观及景观各要素更合理、连续和易达。

2.3舒适性

道路设计统一协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就会让人感觉更加贴近自然。因为道路是到达各景点的脉络,与各个景点相互依托。和谐的环境净化了人类内心的破坏性,为健康人格的修养创造条件。如根据各类人群的需要,对道路的色彩、材质、尺寸等因素进行不同的考虑,创造一种悠谧、安静的氛围,造成视觉、心理的偷悦,增加行走中的乐趣。

3场所景观设计

为满足居民不同的使用需求,将外部领域划分为具有不同使用功能与活动内容的场所空间,构成了一种特殊景观――场所景观。人们在该空间的活动是多样的,为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场所景观包括文化娱乐广场、健身运动场、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等。

3.1安全性

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和老人是户外场所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在认知环境和客观事物的安全性后,才会进行一系列的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如儿童的心理易变,缺乏对单一目标的集中性。因此,儿童游乐场地面材料应该选择弹性较好和防滑的沙子、塑胶地垫、草皮等;在空间位置的选择上,离老年活动场所比较近的地方,其活动尽量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对于老人活动场所设计要遵循无障碍原则,少置台阶,注意防滑的处理,色彩尽量淡雅安静。所以,安全性是满足该空间功能性设计的前提。

3.2可识别性需求

具有鲜明的特点、标识系统完善,便于人们认知的场所,可以增加人们的亲切感和活动频率。例如在场所设计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摆设一些具有可参与性、趣味性的小品设施(棋盘式的石桌、动态人物塑像等),更能让人们感受到体贴和亲切感。

3.3交往性

人们在场所中会产生一些自发性或是社会性的活动。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能增加邻里接触的机会,相互之间的交往机率也会随之增多,促进邻里交往。如:在文化娱乐广场内设置棋盘类娱乐空间能够激发居民兴趣爱好,满往的需求。

3.4私密性与公共性

在场所空间内,人们的行为活动不仅需要公共性的空间去体验和分享,有时也会独处或静坐观察别人,因此私密空间也是不可或缺的。如老年人健身运动场地的设计,通过配置过渡空间如景墙、树阵等,与公共活动场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对场所私密安静的需求,同时又能很快融入公共空间活动,加强交往,分享快乐。

4水景景观设计

水景能慰籍人们日益躁动不安的心灵,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水环境可以使人体温下降、脉搏平稳、慰籍躁动不安的心灵。此外,还助于消除人们精神上的压抑感,使紧张的神经能够放松,产生舒畅的心理感受。

4.1安全性

人身安全是人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居住小区水景设计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水深及临水防护设施等。如涉水池的深度0.1-0.3m,并且池底要做好防滑处理;可涉入的溪流、水景池等,水深要控制在0.3m以下。

4.2参与性

人们对水景的需求是多样的,水景的设计要给人们提供各种感受空间,满足居民亲水、戏水、与水共舞的不同体验。如配置亲水平台、踏步等设施,让人的行为和水环境相互融合,使人也成为水景的构成要素,充分发挥人的参与性,满足人们的亲水欲望。

4.3审美性

人们对不同的水景形式不仅视觉上给我们不同的享受,而且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意识。例如动态的水景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我们会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静态的水景给人心灵以平静、宁和。因此要根据居住小区不同的空间需求,对水景进行不同配置。

5照明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室外照明景观,包括景观照明和道路照明。它是小区环境建设的点睛之笔。小区的环境尤其是夜景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区照明景观与整体景观设计融为一体,让k丽多彩的夜间室外照明成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5.1安全性

调查显示,在夜间的户外空间中,人们的精神易紧张,易缺乏安全感。居住小区室外照明中的道路照明,首先主要满足小区的照明功能。此外,室外照明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景观照明也兼有部分功能性照明作用。首要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居民的夜间出行。

5.2审美性

居住小区室外照明景观,不仅要满足小区的照明功能,还要具有美观功能,迎合居民对灯光环境的审美需求。室外照明中的景观照明主要起着烘托、渲染、美化景观设计效果的功效。不仅要求灯型自身美观,而且灯光、灯型、灯的位置与周围环境要和谐、协调,给人以美的感受,进而营造出更加舒适、优美、宜居的小区景观照明环境。

6.结语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是我们最为密切的生活环境,从形式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行为环境有机统一的物态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们行为方式以及人对空间需求的一种满足。景观环境中小到一草、一树、一砖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我国目前很多小区景观环境注重物质形式,追求形式美感式和花园式的景观,忽略了环境设计的核心一人。人的感觉主要来自自身经验和环境的影响,因此,缺乏对小区内居民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的了解,景观设计就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得到居民的认可。

[1]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Gehl J. Life Between Buildings[M]. The Danish Architectural Press, 2003

[3]王婧.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6)

上一篇: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 下一篇:浅析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