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时间:2022-07-17 04:10:30

浅谈如何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摘要】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历史。

【关键词】历史课堂;充满情趣;学生;重视;研究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历史。

1 历史课堂应当充满情趣

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心理发展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关键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每一节课的效率。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我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一个教师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命的活力影响学生,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能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新的历史课堂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投以信任的目光,对待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待后进生不但不要听之任之,而且要有更强的教育耐心,从而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历史课充满情趣。“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趣”是建立在情的基础上的,当学习成为学生主观需要时,有趣的契机无处不在。

2 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趣

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教材具有丰富的、独特的资源,是应当充分挖掘的。如我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时,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手抄报,将历史事件设计成不同板块,学生完成得很好,记忆很牢。学生兴趣盎然,非常积极,制作得很漂亮。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精神。学生的学习情趣自然而生 ,达到了很好的记忆效果。

教师通过史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实效。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史料的学习可以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受,直接参与对历史问题的解决活动,而且以史料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学习问题在学生看来会更有挑战性和探索性。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对改革充满信心,兴奋、激动后面临困惑: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医治;历史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老师不停地灌输历史书上的内容,一些繁多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只要死记硬背即可,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厌恶历史课,课堂失去吸引力,学生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

3 要利用教师的情趣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配上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录音、电影片段等),去再现一幅幅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画面,去复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才能引起学生心灵上共鸣,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

审视我们的行为,不难发现,我们的历史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知识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历史教学缺乏情趣,没有真正的把“以生为本”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历史课应当是充满情趣的,是以学生为本展开活动的,从而引导学生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是的,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种要求“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教学方式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求索的欲望在中学阶段就几乎被透支殆尽。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转变。

3 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理上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事物有意或无意的选择性。由于这种选择性使之对事物的刺激保持的比较长久,同时摆脱周围其他事物的干扰。因此,它使心理活动集中,使该活动客体的反映变得比较鲜明和清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否控制和适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是能否处理好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关系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否使课堂教学在这一法定的时间与空间获得最佳效果的关键。所以,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捕捉学生的注意,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研究的问题。

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最终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实践,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学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历史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上一篇:乐于识字 学会识字 下一篇:尊重学生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