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2-07-17 02:08:02

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 研究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10月接诊的80例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进行治疗,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后牙周组织保护素的表达水平、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成功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的牙周组织保护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口腔正畸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090-03

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颌骨位置、形态以及大小的异常、面部的畸形等均被称为错■畸形[1]。错■畸形的形成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外伤及牙周疾病等因素有关,该疾病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及口腔健康等均有一定的影响[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外表、自身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口腔正畸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及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优劣。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标准及评判标准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进行。纳入标准:①上颌前突,需要进行强支抗治疗的患者;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①需要复杂的全面监测和处理的严重心肺疾病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③曾患有其他口腔疾病的患者;④有精神病史的患者。选取我院2014年2~10月接诊的80例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7~31岁,平均(25.2±4.3)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6~30岁,平均(24.6±3.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应用0.02%的氯进行漱口处理,然后应用利多卡因(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107)对口腔局部进行麻醉处理。对需要植入种植体的牙用黄铜丝区分开并作标记,然后对该牙齿周围做相关的检查,在植入的过程中,为避免软组织的卷入,需将牙槽翻模处的黏膜切开,然后进行微型种植体的植入,为防止感染,需服用一定的抗生素,并进行定期复诊,植入2年后取出种植体即可。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需每天佩戴8 h以上的Nance弓,牵引力大约为300 g/侧,并作定期复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牵引力进行适当调整,治疗时间为2年,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对口腔的定时清洁,以免感染。

1.3观察指标

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后牙周组织保护素的表达水平、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等指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专业的测量量表[4]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牙龈健康、牙齿美观、牙龈疼痛、牙齿咬合度等4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得分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时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成功率为87.5%,而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率仅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牙周组织保护素表达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牙周组织保护素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的牙周组织保护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而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相关文献[5]记载,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颌骨位置、形态以及大小的异常、面部的畸形等,均被称为错■畸形。错■畸形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亲属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外伤以及牙周疾病等[6-7]。错■畸形给人体面部美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对患者正常的口颌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甚至还会引起其他的口腔疾病[8-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外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与健康,所以正畸治疗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找到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量研究[11-12]表明,现如今,关于口腔正畸的治疗技术突飞猛进,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千差万别,而在临床上,对于错■畸形的治疗常常有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以及微型种植支抗技术等。其中,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主要是通过口外弓与头帽、颈带等联合应用,将支抗部位转移到患者的颈枕部以及颅骨等,是一种有效的强支抗控制,但该技术需要患者的大力配合,且有造成患者面部意外伤害的威胁,其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以及美观性等都比较差,治疗效果较差[13-14]。微型种植支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该治疗技术不再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其植入以及取出过程操作简单,且手术过程创伤小,具有很好的舒适感,对患者的美观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且治疗疗程短,效果显著[15]。本次研究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以及微型种植支抗技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成功率高达87.5%,而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治疗,其成功率仅为65.0%;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治疗的患者,其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等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牙周组织保护素的表达水平也有更加明显的提高。除此之外,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而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了。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支抗技术治疗错■畸形,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10):24,26.

[2]刘洪,牟雁东,于晓光,等.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8):1159-1164.

[3]周伏保,陈海.微型种植支抗结合正颌、正畸技术矫正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6,11(2):80-84.

[4]李定梅,周伏保,陈海,等.微型种植支抗结合正颌、正畸技术矫正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0,11(2):119-120.

[5]何克伟.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0):1031-1033.

[6]王世兴,赵俊杰.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3,27(12):933-935.

[7]陈宏伟,安晓莉,王记增,等.微种植体支抗结构的有限元计算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13,22(S1):126-131.

[8]曹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增强支抗在口腔畸形矫正中的临床疗效对比[J].吉林医学,2015,36(16):3522-3523.

[9]张琼.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36,38.

[10]张妍,侯艳妮.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6):604.

[11]李嵘,沈国荣,王国荣.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2):221-222.

[12]陈小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24):148-149.

[13]吕莎.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疗效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13):2829.

[14]刘洪,牟雁东,于晓光,等.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8):1159-1164.

[15]廖明华,李俊,潘超,等.微型种植体在加强正畸支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3009-3012.

(收稿日期:2016-05-24 本文编辑:王红双)

上一篇:面向行业的高职物流实训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浅谈数据治理在数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