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16 09:21:4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术中对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术式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84%;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56-02

最近几年来老年髋部疾病发生率日益升高,其引发的相应髋关节产生的疼痛以及相应的功能受限等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股骨颈骨折作为临床上老年人中的一种多发病症,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业内又将手术治疗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内固定术。常规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所选用的材料为非金属高分子与金属化和物,采取工程学方法对人体髋关节进行模拟,取代患者重度受损的髋关节,是一种新型人体内部功能重建手术。笔者所在医院对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72~82岁,平均(74.3±6.7)岁;依据Garden分型分为Ⅲ型30例,Ⅷ型34例。对照组64例,男24例,女40例;年龄73~85岁,平均(79.6±6.1)岁;依据Garden分型分为Ⅲ型26例,Ⅷ型38例。两组患者病症分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选取空心螺旋钉对患者股骨颈骨折部位进行内部固定,然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相应的术后运动恢复计划,并要求其严格执行;治疗组则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单侧或全髋关节置换,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以及相应的生命体能特征,并逐步加入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患者术后,笔者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嘱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复查X线髋关节平片,重点观察有无骨融合、骨吸收现象、髋臼加强环及假置有无变化等,并对患者进行Harris 髋关节评分。总有效=优秀+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84%;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 例(%)

组别 优秀 较好 良好 较差 总有效

治疗组(n=64) 54(84) 10(16) 0 0 64(100)

对照组(n=64) 41(64) 13(20) 5(8) 5(8) 54(84)

表2 两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

组别 住院时间

(d) 感染

例(%) 疼痛

例(%) 骨不连

例(%) 总并发症

例(%)

治疗组(n=64) 10.5±3.5 0 5(8) 3(5) 8(13)

对照组(n=64) 18.0±6.0 13(20) 5(8) 5(8) 23(36)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临床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女性老年人患病率更高,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人生活理念的改变,以及高分子生物材料的研发和临床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也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产生率也较低,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群体中的高发率,近几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此类人群中[3]。针对手术失误这一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对假体的选择不当,如果假体选择不当,容易造成髋臼磨损及股骨头假体松动。原则上,对假体的选择应当严格与患者的股骨头大小完全一致,或者直径稍小2 mm以内。如果选择假体过大,则会造成关节间隙过窄,容易引发关节炎、活动疼痛等。如果选择假体过小,则会造成术后髋关节局部压力过大,加重髋关节的磨损受力。此外,在手术的过程中,还应严格注意操作不当的现象发生,操作粗暴、将假体穿出骨质之外、股骨扩髓方向掌握错误、骨水泥技术的使用不当等现象均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造成二次手术,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和痛苦,因此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动作轻柔,形成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步骤。

参考文献

[1]杨文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6例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94-95.

[2]谢七成,隋金颇,葛帮荣.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3):55-57.

[3]孟佳骝,邹艳芳,钟红辉.全髋关节置换术58例临床麻醉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31-32.

(收稿日期:2013-07-08) (编辑:朱姣)

上一篇:癫痫需长期治疗 七成患儿可痊愈 下一篇:中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机制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