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新技能英语》教材分析

时间:2022-07-16 06:43:51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新技能英语》教材分析

【摘要】从输入输出理论、迁移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等二语习得理论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主编的《新技能英语》这套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以及模块化的单元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教辅材料使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二语习得 新技能英语 教材分析

一、引言

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来讲,二语习得理论一直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和教材研发、出版的理论框架和支撑,其对英语教材的修订、改版以及不断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主编的《新技能英语》系列教材2014年8月由外研社出版发行,其中高级教程系列教材由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计科学、教辅资源丰富、单元结构模块化构成等优点,既方便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各高职院校中受到好评。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不但要能描述教材特色和结构特点,更要能够从理论上进行解释。本文运用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输出理论、迁移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对《新技能英语》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教材特色进行分析,认为在名类繁多的高职大学英语教材中,本套教材既具有科学性和时代特色,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灵活使用各种教辅材料,按照二语习得理论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英语学习辅助资料,有意识地建立自主学习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结构特点

1.教学单元的构成及特点:张连仲教授主编的《新技能英语》系列教材(2014年8月外研社出版发行)每一个教学单元包括七个主要环节,即热身活动(warming up)、听与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读与词汇(reading and vocabulary)、实用阅读(practical reading)、实用写作(practical writing)、项目实践活动(project)和世界各地(around the world)。教学设计遵循“激活-输入-有控制性的训练-适量输出-相对开放的语用活动-评价反思”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师教学。以“主题(theme)-功能(Function)-结构(structure)-任务(task)”作为四维支撑体系,体现多功能、全面平衡的英语教学理念(balanced approach),教学目标以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能够用英语做哪些具体事情的方式提出,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体现任务趋向型(task-oriented)教学理念。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职场情景下的综合语言能力。

2.教材的结构及特点:《新技能英语》系列教材以学生用书为核心,包括教师用书、教学设计、PPT课件、电子教案、电子试题、网络课程、MP3光盘、综合训练等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备课和授课资源,构建了丰富的教材资源体系。如下图:

三、二Z习得理论解析及教材分析

1.输入输出理论解析及教材分析。

(1)理论解析。许多学者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成功的主要因素。Krashen 提出了输入假设,其主要观点包括:1)学习者必须理解语言的意义才能有效输入,且内容难度要适当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2)语言输入时要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自信心、情绪、学习动力等,树立学习信心是有效输入的关键;3)语言输入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4)借助一定的情景提高语言的可理解性。Swain 提出输出假设,他认为需要给予学习者机会去使用他们获得的语言知识。其主要观点包括:1)学习者只有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直接或间接地关注更精确、贴切和地道的表达,从而注意自身的表达方式;2)学习者只有通过语言输出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检验所学内容,并逐渐加深对语言形式、规则和意义的理解;3)任务趋向型的语言输出可以促使学习者想方设法调动已掌握的语言资源,拓展新的语言知识,进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2)教材分析。热身活动和听说部分形成第一层级的“输入输出”语言习得过程,其中听为输入,说为输出。单元的第一个部分热身活动(warming up)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图片和词汇提供场景和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使学习在语境中展开语言学习,为后面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第二部分听与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包括两个听力对话,有一定的梯度,从考察“记忆”到考察“理解”,再到考察“应用”,如用英语表达观点、评价他人的观点等。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中间会有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语言的输出量要远远少于语言的输入量,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输出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2.迁移理论解析及教材分析。

(1)理论解析。R.Ellis 在其编著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书中认为语言学习并不是有意识的学习,是非主动性的,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潜移默化的习得。在学习过程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会形成另外一种语言,称为中介语,而学习者构建出来的中介语会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言靠近、转化。在母语外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目的语言的学习会受到母语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影响会形成两种完全相反的迁移,即正面促进作用和负面促进作用。当目的语言和母语相似、相近时,就会产生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此为正迁移;当目的语言与母语差异较大或者是相反时,就会形成负面消极的阻碍作用,此为负迁移。

(2)教材分析。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为了增加信息输入量,每个单元安排了两个阅读部分即“读与词汇”和“实用阅读”,其中读与词汇(reading and vocabulary)环节的文段围绕单元话题进行选择,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所选文段和学生的大学生活密切相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段的长度控制在250-280词,生词率控制在5%以内,并包含大量常用搭配。活动设计包括看懂、理解、评价三个层面,突出参与性、互动性、操作性,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用阅读(practical reading)环节是体现教材职业性的一个典型环节。选取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现实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实用文体,从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的角度设计相关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真实工作语料的能力。这一部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这种真实工作语料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选材安排将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发挥母语对目的语的正迁移效应。

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是语言运用的具体表现。学生只有通过语言输出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检验所学内容,并加深对输入语言的形式、规则和意义的理解。为了增加语言输出量,教材每个单元安排了“实用写作”和“项目实践活动”两个部分,在实用阅读的基础上,从了解应用文体的写作特c、完成模拟套写的任务两个层面设计写作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课堂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过程包括语言输入、语言加工和语言输出,语言加工过程是在一个黑夹子里发生的,乔姆斯基把它叫做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由于发生在黑夹子里的语言加工过程不可见,所以语言的输入到输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Ellis引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解释学习者语言加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认为显性知识能够快速转换为语言输出,为课堂环境下的二语习得构建了一个框架,如下图:

课堂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理论框架能够帮助教师有意识的理解各个教学环节的作用,从而能更好把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建议

围绕学生用书灵活使用辅助教学资源。整套教材已经编辑好了一整套教辅资源和学习资源,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语言基础灵活使用教学资源,科学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语言材料,不可完全照搬。教学方法方面要改传统的“先形式后意义”为“先意义后形式”,在语境和意义中学习语言知识。

围绕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增强已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课堂教学应遵循信息加工原则和社交互动原则,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人的学习动机和效率,以及“黑夹子”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言输入时,应加强可理解语言输入,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围绕语言知识,利用丰富的教辅和学习材料,以语言输出、评定以及信息反馈为重点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平台。做听说训练时,可以构建一个以“说”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通过语言输出检验学生对新的语言信息的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显性知识的获得。做阅读与词汇训练时,可以构建一个以“读”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对语言材料可作默读、讲解、听和阅读等输入式训练,增加语言输入量。实用写作和项目实践活动时,可以构建一个以“写”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完成写作练习,通过语言输出迫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加语言的输入,检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弓.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改革[J].出版广角,2015(9).

[2]周辰佳.基于语言技能的电大开放英语(1)教材分析[J].校园英语,2013(2).

[3]文秋芳.编写英语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

[4]胡丹.输入输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J].科教导刊,2016(7).

[5]刘君璐.二语习得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系部(理论版),2013(8).

[6]Ellis,R.1990a.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Blackwel.

作者简介:罗小杰(1969-),男,湖南耒阳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讲师。

上一篇:Analysis on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 下一篇: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回避现象及其应对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