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14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6 06:12:11

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148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采用抗感染药物联合杀菌,活血化瘀中成药改善局部微循环。结果 132例治愈(治愈率为89%),好转10例(7%),有效6例(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西医治疗消灭各种活跃细菌,中医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瘀除湿,温通血脉。两者结合,疗效显著[1]。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8例病例中,未婚女性18例,已婚女性130例;20~35岁46例,35~45岁50例,45~55岁22例,55岁以上30例。其中因急性病例演变而来80例,因体质差湿瘀累积形成粘连肿块68例。已婚女性多数有妊娠分娩、流产、上环、取环等宫腔操作史,少数有不洁史。病程最长4年,最短3个月。双侧输卵管增粗60例,单侧输卵管包块40例。

1.2 诊断依据 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全身症状不明显,伴有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失眠及急性发作。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腹痛、月经延后,量多有大血块、带下粘稠有恶臭味。劳累后及月经前后疼痛加重。妇检子宫活动受限,子宫两旁增厚及轻压痛、形成囊肿时可触及边界或不清的囊性肿物。B超见宫体增大,内膜增厚,诊断性刮宫做病理有轻度增殖现象。中医诊为脾虚湿阻胞宫、瘀滞宫腔[2]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药物治疗 在月经第1 d开始治疗,5%替硝唑250 ml、阿米卡星0.4 g、地塞米松5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连续5 d为1个疗程。若是淋球菌感染可将阿米卡星改为头孢三嗪4 g静脉滴注,治疗2个疗程。

2.2 中医药物治疗 利湿解毒、行气化瘀、温经散寒、补肾活血。方药:金银花15 g、穿山甲12 g、莪术9 g、当归12 g、丹参15 g、小茴香5 g、延胡索12 g、茯苓12 g、熟地黄12 g、山药12 g,水煎服。另外口服妇炎康胶囊, 4粒/次,2次/d,7 d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3]。

2.3 对粘连久治不愈出现包块者 用以上方药汤剂局部给予热敷[4],腹外加红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14 d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3.1 治愈 腹痛、带下异常、月经失调等症状全部消失,无临床包块体征,B超示盆腔积液消失或附件炎性包块吸收,停药半年以上无复发。

3.2 好转 粘连松解,包块缩小,检查体征基本消失或减轻。

3.3 有效 虽然超声检查仍有包块,但许多症状都有所缓解。

3.4 无效 自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和改善。

4 结果

治愈132例,占89%;好转10例,占7%;有效6例,占4%。

5 预防

5.1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休息,提高自身抵抗能力。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卫生,禁止经期,及时彻底地治疗急性盆腔炎,避免病情迁延。

5.2 重视五期保健 接生、人流、放置宫内节育器及下腹部手术时,严格无菌操作;难免流产者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后再行清宫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先兆流产者不可盲目保胎;自然流产后出血转多或流产后5 d血未净者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6 讨论

6.1 慢性盆腔炎的感染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及淋球菌,在临床上采用经期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作用机理是:①月经期宫腔内及阴道内pH值的改变及流血使细菌繁殖活跃,月经期用大量的抗生素可使细菌消灭在繁殖前或繁殖期;②月经期盆腔充血,使得药物利于渗透;③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形成新的内膜,可使感染的内膜剥落,从而生长出新的无感染的内膜。

6.2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因妇女受湿,瘀血留结胞宫,内外湿困,痰瘀互结,湿瘀互博;体质虚弱、脾虚中焦运化受阻,停滞附件。中药方剂治疗以除湿温经、理气活血化瘀。中成药妇炎康有消炎、活血化瘀之效。结合汤药透皮治疗,内服外敷。内外夹攻,相得益彰,共奏良效。

6.3 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较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相辅相成,能尽快地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鲁月红.综合物理因子治疗慢性盆腔炎.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5(5):424-425.

[2]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74.

[3] 陈芳军,赵青,王欣.活血化瘀中药预防妇科手术后盆腔粘连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国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58-59.

[4] 张巧玉,梁志清,常青,等.腹腔镜手术结合中药外敷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治疗价值.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2):2004-2006.

上一篇: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