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交出成绩单 再次整合箭在弦

时间:2022-07-16 05:55:47

央企在短期做到规模壮大,却未能做到效率优先。央企的业绩考核机制业已建立,但央企市场构建远未完成。

年内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之内,依旧是国资委当下的头等大事。李荣融的功成身退并不影响央企的整合步伐。

对于央企重组,2010年注定将是关键性的一年。备受关注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中投2号”将在近期破茧而出。筹备多年的“中投2号”如今已万事俱备,只欠正式挂牌亮相。根据国资委新一轮央企重组规划,首批至少将有10多家央企被整体纳入中投二号的托管。

正式挂牌的日期虽一再延后,但“中投2号”诞生日期的临近,仍预示着新一轮央企重组高潮即将来临,央企重组整合已箭在弦上。

4个月减少23家央企

根据国务院2006年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2010年央企数量将被调整至80-100家。而目前央企数量为123家,这意味着在今年后4个月时间内,央企数量至少将减少23家。

要完成国资委既定的目标,央企重组必然将在今后4个月的时间里加速推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即将成立的“中投2号”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无疑是这一轮央企重组计划中的重中之重。

据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已获国务院批准,或于国庆节前挂牌。有媒体透露,“中投2号”公司注册资本金将上百亿,公司以资产运营为主,并可处置不良资产,改善股权运营。20多家规模较小、主业不清晰、竞争力不强的央企可能被注入“中投2号”,其他央企的非核心产业、辅业等资产剥离后也有可能被注入到“中投2号”。

国资委制订央企整合路线图

在“央企整合路线图”被多方猜测之际,8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又有两家央企完成了重组。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2003年的196户整合为123户。对剩余有可能被重组的央企,众多媒体列出了各种名单表。在名单还未尘埃落定之前,这些名单仅属于猜测。

而据国资委内部高层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的消息表明,这些名单并不准确,资产规模排名只是其参考依据之一。是否被纳入重组规划,企业的行业特点与企业特殊性也是重要的考量要素。

这位高层人士向媒体指出,“中投2号”将成立资产管理平台,按照产业链而进行企业间的自主联姻、强强联合,是此次央企重组的两种基本路径。而资产规模排名只是其中的参考依据之一,其中不排除一些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由于处于国家支持的特殊性行业,而不被纳入此次的资产重组序列。

他透露,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将收编的是一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目前国资委正在动员一些企业主动申报纳入该平台。一旦纳入该平台,其资产将在“肢解”后重新运作;当然,如果排名较靠后的企业能够找到更好的大企业当“婆家”,则可以不必纳入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根据国资委的安排,国家将在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力,因此其划入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几率相对较小。而贸易类企业一般注册资本少、规模不大,影响相对其他行业的央企来说较小,其划入“中投2号”的几率相对较大。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其行业分散,研究范围较广,并且市场份额不大,如果被央企整合,必然要浪费掉很大一部分研究能力,因此被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整合将使得其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央企整合:产业链为王

尽管23家央企重组将带来大量资产的排列组合,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并非所有的央企重组都能够成为引爆发展的催化剂,其中,仅有两类企业可能获得业绩爆发性增长机遇。

纵观从2003年开始的央企重组大潮,国资委关于央企整合的思路主要分为央企之间“强强联合”;一般央企并入优秀央企,即以强并弱;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非主业资产向其他中央企业集中等四种主要模式。在已经进行重组的69家各种类型的央企,其中只有“产业链整合”类的央企重组和“强强企业联合”类的重组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从行业前景及“产业链”整合角度看,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了央企优良资产的重组,在这种情况下,其控股公司未来既有重组后的内延式增长,也有资产注入的外延式增长。国资委高层人士也对产业链整合式重组企业给予了一定的期望。他表示,如果相关企业的产业链能够形成一定的优势互补,则有利于做大做强集团,符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总体要求。

中粮集团对产业链的成功整合,为新一轮央企整合提供可供参照的“活样板”。中粮从田间到餐桌的垂直产业链整合,打开了链式竞争的格局,抢占产业链高端成为企业整合成功的杀手锏,产业链整合日渐成为产业整合的最高形式。

从1992年开始,中粮集团的主营业务开始由传统的贸易向粮油食品加工等领域转化,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2006年,国资委批准中谷集团(主营粮食内贸)并入中粮集团,为中粮集团贯通大宗农产品供应链条提供了平台。现今,中粮集团旗下产业涉及包括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和金融等在内的众多领域,其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综合型粮油食品企业。2008年,中粮集团实现了264.4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从1994年至今,中粮集团连续15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在国际化竞争的背景下,中粮集团逐渐完成了“粮油贸易企业――实业企业――全产业链企业”的企业战略转型。

央企的多种整合模式中,基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将是实现中央企业整合价值最大化的主流模式。

从行业前景及“产业链”整合角度看,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了央企优良资产的重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企业未来既有重组后的内延式增长,也有资产注入的外延式增长,从而在产业链上形成一定的优势互补,在生产运作过程中产业协调效应,有利于央企真正的做大做强,并最终提升中央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央企整合突出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缩减央企数量的同时,资产向主业集中,是国资委整合央企的另一路径。

8月24日卸任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做好主业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央企的基本要求,央企要严格按照国资委要求,做大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在他看来,“突出主业”的央企改革思路,是由央企特殊的地位决定的。“中央企业的价值不仅仅是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在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中起引领和带动作用。所以,中央企业还是老老实实的本行、干实业,不东张西望。”

近年来,不少央企在多元化道路与突出主业之间进退两难。尤其是2010年以后,由于经济形势不够明朗,依然有部分央企不断进入金融、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对此,国资委规划局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批评过这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严重偏离企业熟悉领域和主业经营范围,投资过度向上下游延伸,盲目多元化”。

2010年,央企对矿产资源、能源、金融证券、房地产和保险等领域的投资热情较高,从而导致国资委所说的“非主业投资比重过大,盲目多元化倾向十分严重”。以矿产资源为例,五矿集团一位负责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士曾对媒体表示,随着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热情高涨,很多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一窝蜂去海外收矿,一度导致恶性竞价。“一些兄弟企业,从来没有开矿经验,以前也没涉及过矿业领域,就去竞价。”

要实现主业效益最大化,要抓三个环节:一是,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二是,严控投资方向,专注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发展;三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

目前,国资委正努力推动央企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专访时就国资企业重组合并应注意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国企在重组合并过程中应当坚持“有退有进”的原则,将重心放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在竞争性领域,以退为主;在非竞争性领域,以进为主。”他解释称,比如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重要行业、重要自然资源领域,新能源、新科技、航天航空等领域,国企就要“进”,重点做;而一些副业,如运输、教育等竞争性领域就要“退”。

央企资产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可以把旗下的上市公司当做资产运作的平台注入相关资产,使资产总规模、盈利能力获得量的飞跃,进而实现央企资产核心竞争力质的突破。

上一篇:“定量宽松”求解市场 下一篇:转变增长方式 推动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