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朝:在太行之巅放飞梦想

时间:2022-07-16 05:40:14

原子朝:在太行之巅放飞梦想

就在这样一个穷困偏远的小山村里,54岁的河南籍教师原子朝,25年如一日守候在这里,执著地为孩子们铺就着求知之路。

海拔1640米的太行山深处,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的西井山村与世隔绝般地隐藏在这里。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上了西井山,一溜老崖边,对面能说话,相逢得半天。”

就在这样一个穷困偏远的小山村里,54岁的河南籍教师原子朝,25年如一日守候在这里,执著地为孩子们铺就着求知之路。

“嵌在”峭壁上的学校

虹梯关乡地处高山之上,仰视山连山,俯瞰万丈渊,四周连崖壁立。西井山村共80户250口人,分布在12个自然村里,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近的隔2公里,远的隔5公里。

村民住在悬崖边上,常常门口一步之遥就是万丈深渊,他们以种花椒为生,淡淡花椒香是这里最美好的气息。

由于地处偏远,教育就成了这里的大问题,通常,山顶上的孩子上一次学至少要走3个小时山路。

“嵌在”峭壁上的西井山村西站小学共两层,第一层是教室、办公室和厨房,第二层是村委会。一个老师、一间教室和8个学生,这是许多人见到的“最小校园”。

“这里的水全靠‘天’;运送物品全靠‘背’;想吃一次肉,要走50里的崎岖山路;由于水资源缺乏,原子朝每天只洗一次脸,早就戒掉了洗澡的习惯。

9月初,在西站小学见到原子朝时,他正和学生一起进行开学典礼。破旧的白色衬衫衬托着他黑红消瘦的脸膛,他显得敦厚朴实。6个高矮不一的学生满脸稚气地站在原子朝面前,认真地向着鲜艳的国旗行礼。

“上课了,都去教室!”原子朝一边招呼孩子们上学,一边介绍着,“这里条件艰苦,村民一般吃山药蛋和小米饭。买菜要走50里路……”

希望孩子能走出大山

34年前,高中毕业后的原子朝,选择了民办教师这一职业。

一开始,原子朝是在山下一所条件相对较好、离家较近的库村学校任教。而位于西井山上的西站学校条件差,好几任教师都因为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而下了山。“1996年,中心校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去。”原子朝说,“去就去呗,领导让去哪里咱就去哪里。”

就这样,原子朝走进了西井山,走进了西井村家长、学生的心里,在这里一呆就是15年。

“那个时候,孩子多,学校有30多个孩子。我把6个年级分成两拨,高年级学生面朝西,低年级学生面朝东。给一年级讲5分钟,布置作业,换一头讲三年级的课,然后再回来给二年级讲,然后轮到四年级……”原子朝介绍说,当时学校的条件很艰难,学校的大门是铁皮包着的,屋里的墙壁被柴火熏黑,一到冬天,孩子们只能围着木柴烧火看书。作为学校唯一的教师,原子朝不仅要带6个年级所有课程,而且还要负责孩子们的接送、看病,校工也由自己担任。

1998年以后,半山腰建了规模校――“不兰岩小学”,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四年级以上的孩子便到那里上学,西站小学孩子渐渐减少。

2008年,平顺县修好了通往村里的路,粉刷了学校,将破旧的木桌椅换成了有塑面的课桌。村委会还保障他的学校能够烧上煤……“现在这个学校虽然只有两个年级有学生,但条件越来越好,我很知足。”

原子朝说,他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走出大山。他指了指山的那一边,“在那个庄,我有一个学生考上了重点职业学校,现在在上海上班。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要在这个山里生存,我在这里生活了13年,我不走,但是我希望他们都能走出大山。”

山里的寂寞

上午11点半,到了放学的时间,孩子们拿着家里缝制的“书包”跑出教室,他们的衣服都很破旧,稚嫩的脸蛋不像城市孩子一样干净洁白。看到陌生人,他们露出怯怯的表情。

“这里水太珍贵了,很多人洗脸都是一家人用一盆水,孩子们每天只洗一次脸,人们根本没有洗澡的习惯。”原子朝说。

每天中午,原子朝都要挑着两只桶到旱井里取水,做饭。

旱井,就是在低处打一个洞,下雨时,雨水就能流进来。这里的村民吃水都依靠旱井,如果旱井没水了,要到20里外背水。

原子朝的中午饭是土豆拌面条。他举着一只面碗蹲在校门口,津津有味地吃着:“这里的人可好,山药蛋都是村民们送给我的,有的时候还送我白菜,还送过我鸡哩。不过,我一般不吃肉了,买肉要走50多里路呢。”

一边吃饭,原子朝讲起了自己的家庭。

“老伴儿恨我上山,她说其他老师都上来两三年就又下去了,你咋一直不下山呢?”原子朝的家在太行山脚下,每当到山下开会时,他会回家看看,通常每两个月他才能回家一次。“家那边还不通车,只能走,一个来回要4个小时。”

对原子朝来说,生活的艰难并不可怕,最难忍受的是寂寞。前几年,学校没有电,一到天黑,整个大山就静下来了,除了批改作业和备课,原子朝只能独守着寂寞,一秒一秒地数着时间,盼望着天亮。

“自己一个人,说话的人都没有,太难过了。”直到2006年,山西省给贫困乡村学校配备了电视,原子朝的夜晚才有了亮光。

守在这里,直到退休

离学校最远的学生到校需1小时,路远不说,还得爬坡越坎,尤其是雨雪天,大风呼啸,道路泥泞。看到孩子们跌跌撞撞地来到学校,原子朝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每次遇到恶劣天气,原子朝都要到半路上接学生,放学了,他就留下学生与他一起吃饭。乡亲们平日里送来的鸡蛋、土豆、豆角等好吃的他自己舍不得吃,总是在学生不走时和他们一同分享。有时候,孩子们实在不能到校,他就带着课本、教案、教具到学生家里讲课。

学生生病是原子朝最头疼的问题,离学校最近的卫生所也要跑几公里的山路。为了方便给学生治病,原子朝到离校几公里外的卫生所买来常用药,还向医生学会了打针、输液。“现在,孩子们一些头痛脑热的小病我都能治疗。”

西井山的老百姓不会理发,孩子们头发长了没人理,乱蓬蓬的,很不像样子,原子朝又自己掏腰包买了理发工具,学会了理发。西井山村的老百姓知道了,也常来学校请他理发,于是,他又成了西井山村的“理发师”。

2006年,平顺县为西井山小学配备了电脑,原子朝硬是通过自学,掌握了电脑使用知识,学会了电脑制作课件。小山村里的孩子也通过多媒体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村党支部书记谷怀文介绍,西站小学自建立以来,有十多位教师上山任教。但是,除了原子朝,没有人坚持过3年。“两三年就呆不住了,我们这个地方太偏僻了,下山开个会都得一天,实在留不住人。”谷书记说,原子朝来了以后,坚持了十几年,村民们都感觉到老原不容易,也感到这里不能没有老原。“他走了谁还能来?能呆下去吗?我们村需要他。”

“党和政府给了我待遇,孩子们离不开我,而这个条件差的地方又没人想来。我就守在这里,直到退休。”25年,原子朝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放飞了无数山里娃的求知梦想

上一篇:“妈妈”教师的情怀 下一篇:一个有十四位老师的“教师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