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土工程中软质岩石基坑支护设计及应用

时间:2022-07-16 04:56:12

浅谈岩土工程中软质岩石基坑支护设计及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的研究,探讨了软质岩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点,阐述基坑支护方案的比选论证思路和设计应用,并对基坑支护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坑;岩土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 言

基坑支护计算深度的确定本是简单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基础存在大大小小承台,或由于建筑地下室功能的需要,基坑坑底深度并不相同,可能出现不少坑中坑。由于对坑中坑重视不够,轻则位移偏大对周边造成影响,重则造成基坑失稳。不少基坑在开挖大承台时出现事故,纠其原因,除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外,更因为是没有考虑开挖坑中坑对支护的影响造成的。因此对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对于坑中坑设计,难就难在基坑计算深度的取值上,若计算深度取底板底,计算模型未考虑坑中坑,支护设计偏于不安全,坑中坑越靠近基坑边,范围越大越不安全,特别在软土地基中越容易出现工程事故。若设计计算深度取坑中坑的最大深度,则设计过于保守,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适度考虑坑中坑的影响,即如何确定基坑计算深度对合理设计支护结构节省造价非常重要。由于基坑支护结构一般为临时性结构物,支护造价的节省往往是开发商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技术人员不仅要考虑技术安全,还应考虑节省造价。对于一般的基坑支护设计比较成熟,但对于坑中坑的支护设计,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其设计,不同的设计人员存在不同的基坑深度计算取值。因此,合理设计支护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1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目前,在岩士工程中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影响,并应考虑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2工程概况

某项目为扩建工程,场地狭小,该段输煤系统平面布置形态呈L型,设计采用现浇混凝土箱型基础,场地±0.00标高为83.10m,基础埋深-16.40-17.00m。翻车机室及1号转运站总长近90m,宽近25m。1号转运站至2号转运站总长近40m,宽近17m。另外,拟建场地分布的岩石陡坎顶部高程一般在89.00-93.00m之间.坎下地面标高一般在83.00m左右,由于地面起伏较大,基坑开挖将形成高达16.00-26.00m的基坑边坡。

3岩土工程条件

拟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地表浅部分布有:①杂填土,层厚0.40-2.00m,其下主要由上段⑦层泥灰岩和下段的⑨层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等软质岩石组成;⑦层为强风化泥灰岩,层理不明显、节理裂隙不甚发育,抗软化、抗风化能力较差,层底标高81.00~85.00m;⑨层上部为强风化的⑨-1亚层,长期受水浸泡,强度明显降低,用手可轻易折断、捏碎、用力可捏成团,间夹较硬的细砂岩,呈现软硬交错状,层厚4.50-10.00m,层底标高73.80-79.30m;⑨-1亚层向下渐变为中等风化层,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胶结较差,裂隙、孔隙不发育,在外露时易风化,浸水时易软化,其岩性类别交错变化频繁,局部夹较硬的细砂岩、砾岩夹层或透镜体,揭露厚度大于26.00m。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位起伏较大,水位标高一般在77.80-81.40m之间,电厂西围墙外的地下水位标高在85.00m左右。地下水位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⑨层及⑨-1亚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表1⑨层、⑨-1亚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基坑支护设计

4.1基坑支护设计原则: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其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1.0;

2).基坑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应满足地下室基础及外墙尺寸、规范允许变形、施工误差及施工作业面要求;

3).基坑侧壁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要求不小于1.30;

4).施工阶段基坑最大变形控制在30mm以内。

4.2基坑边坡排桩一锚喷网联合支护设计

1).钻孔灌注桩

桩插入深度确定:由力矩平衡方程X=0。计算插入深度La=6m.桩长L=17.2+6=23.2m;

桩参数:桩径600mm,桩间距1500mm,桩长23.2m,桩体钢筋采用通配,主筋为16ф22.箍筋为ф8@200,并且每2m加设1ф14箍筋,材料采用C30混凝土。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1/200;桩顶设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高700mm,宽700mm,主筋为8ф22和4ф12.箍筋为ф8@200。桩内主筋锚入冠梁的长度为600mm.冠梁材料采用C30混凝土.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冠梁下设100厚C10素混凝土垫层。

2).上部边坡锚喷网支护

锚杆参数:锚杆孔用人工或机械成孔,孔径100mm,水平倾角为80-160°,依实际情况和需要调整,采用梅花型布置。锚杆材料采用ф22螺纹钢筋。水平间距1.2m,垂直间距1.2m,长度9m;水泥浆:锚杆孔内压力注浆,水泥采用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0.60,注浆压力0.4-0.6MPa;加强筋:材料采用ф12钢筋,菱形布置在锚杆上;钢筋网:材料采用ф6.5钢筋,间距250×250mm;喷射混凝土:水泥采用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C20,厚度100mm。

5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5.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比较困难。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基坑开挖前、后。土体的内摩擦角值一般相差5°,而土体的主动土压力也不相同;而原土体的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凝聚力差别也大,一般在6kPa以上。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也有很大影响。

5.2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6基坑支护设计的改进

6.1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但是,在基坑支护结构方面,我国至今还缺乏系统的科学试验研究。一些支护结构工程成功了,也讲不出具体成功之处;一些支护结构工程失败了,也说不清失败的真实原因。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料很丰富,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个很大的缺陷。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6.2探索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士钉墙、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科学,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它是集土力学、水力学、材料才学和结构力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支护结构又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体系组成的整体。正因如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黄迪深基坑的特点及其施工技术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2.李贞龙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建筑设计管理,2010(4)

3.吴光水.徐文彬论深基坑施工技术相关特点要点[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4.安关峰,殷坤龙,唐辉明,广州地铁新南站基坑支护设计[J],地下空间,2003,23(3)

上一篇:浅议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难点及对策 下一篇:EPS应急电源在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