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7-16 04:45:47

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的思考

责任感培养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于一体。责任感也称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情感的体验。人的责任感一般通常可以分为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三个层面,其中对自我的责任感是基础和根本。对于一个对自身都不负责任的人来讲,就无从谈起对家庭、社会、国家、他人的责任。人的发展、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于明确且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行为规范也有赖于责任感。所以,责任感是做人成材的基础。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有责任感的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

一、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1.责任感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阶段,其个性发展呈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不仅促进他们以乐观、积极和主动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他们将来真正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严守法纪、适合国际竞争的合格现代化公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责任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和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

2.责任感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中学德育大纲》,在德育目标中就涉及到了关于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的文明习惯,遵纪守法……。”在德育内容要求上,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中学德育大纲》都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等多方面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3.责任感培养是造就人才的必然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二十一世纪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的精神,有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人的责任心。某大学团委调研部的一项调查表明,80%以上的大学生普遍关注“责任感”,对责任感重要意义的认同率也超过了80%。同样一项调查也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大学毕业生的责任感,将它列在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和自信心之前。某企业一位人事主管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充满责任感,才会自觉地努力工作,为他本身,也为本单位而工作。没有责任感,怎么会把工作做好呢?可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于他们早日适应社会需要,适应人才竞争和接受国际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责任感培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保证和落脚点

任何学科的教学均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就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和学习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心理活动,以及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心理活动,在学科教学中均得到渗透和调控,学生自身的内在素质之一――对自我的责任感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才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自主地参与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充分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学会珍惜劳动成果、科学对待结论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同时,学科教育过程还是一个学习、互补与协作提高的过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基本的素质,学会分享,发展团队精神,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

1.培养求真务实的思想态度,要善于引导学生讲真话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学生的生活空间也并非时时刻刻都是阳光明媚。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加之中学阶段特殊的心理特点,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多思多疑,对于自己往往过于自信甚至自傲,好夸夸其谈,对他人忽视以至轻蔑,却又“独善其身”,这些都是不负责的态度。因此,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思想态度,要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创设健康、平等和融洽的氛围,可以通过写周记等形式,引导他们不以个人好恶,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客观评价任何人和事,正确引导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学生真正做到了肯讲真话,养成了讲真话的习惯,那么可以这样说,他的责任感已经在确立起来了。

2.创设自主和谐的发展空间,要给予学生锻炼的舞台

具有责任感才可能成为群体的核心力量。责任感是一种粘合力,是维系一个团队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鼓励学生承担任务,充当一些有意义的、必要的角色。例如,担当某个职位的班干部或小组干部,主持某些班级、团队类活动,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如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实验演示等),担任某个内容的组织者、演示者或总结者等,这样就能明确学生各自的责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分,体会“承担责任”的甜酸苦辣。教师要善于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如班级活动、文艺演出,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从而感到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到:社会是分工协作的整体,无论是在班级或是社会中,都要既鼓励个人的创造发挥,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强调集体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班级的荣誉负责,对社会、国家负责。

3.鼓励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要教育学生履行诺言

自由是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的,责任体现了他人对你的信任。只有敢于并有能力承担责任,才有可能获得自由的空间。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言而有信,自己答应了别人,许下的诺言就要全力以赴尽可能做好,即使有些事自己不愿意,也必须这样去做。对于自己独立行为的结果,应该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要勇于承担后果甚至惩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往往不敢承担责任,承认错误,因此教师要在了解了学生为什么要推卸责任不承认错误的想法后,要做好耐心细致强有力的说服教育工作,用恰当事例感化学生,使他们懂得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具体表现。

4.培养对是非的规则意识,要帮助学生确立界限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某些规则、权威的怀疑、蔑视直至挑战,因此,他们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更多的反叛心理,不听教师的劝阻,做一些违反规章和法纪的事情。排除心理因素,我认

为,学生欠缺的是对规则的界限概念的理解。一位学生随父母从新加坡旅游归来后感叹当地环境的优美整洁。我也曾经举这个例子给学生听,而后告诉他们:新加坡对破坏环境者,例如随地吐痰者将处以数百元的重罚,甚至还要罚他参加公益劳动,学生一下子就懂得了什么是规则和界限。我还举过一个例子:曾任外经部副部长的龙永图在瑞士的一个公园散步时,曾应一位母亲要求去男厕所看看他的儿子,因为这个七岁左右的男孩很长时间都没出来,而且厕所里一直在叮叮咚咚地发出声响。原来,是那个厕所的抽水马桶坏了,冲不出水,男孩急坏了,一定要把水冲出来。因为他知道,上完厕所必须用水冲洗,否则无法向后面的人交代。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规则和界限意识,是建立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也更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觉悟。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必要的宣传和教育以外,还应该有一些必要的奖惩:当学生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时,一定的奖励不仅可以使其体会到奋斗与创造的喜悦,而且可以体会到尊重规则和界限的重要;而对于那些适当的、有原则的“处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违反规则和越过界限的危害,树立起明确清醒的责任态度,今后以理智来纠正情感的偏差。

三、学生责任感培养应注意的方面

1.要使学生具有责任感,教师首先要具有坚定的责任感意识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身体力行,关注事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教师的高度职业道德感和敬业精神以及诚实守信、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等优秀品质,都会影响感染学生。

2.要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分配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从小事做起,及时肯定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逐步体会到自己努力后的喜悦,不断树立其承担责任的自信心。过分的保护和过多的批评都是不利于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的。

3.教师要言行一致,赏罚分明,绝不可朝令夕改,或者冷漠、偏袒

无论是谁,遵守或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一视同仁地给予奖惩,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每次教育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无所适从。综上所述,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仅会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承担好每个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而且会引导他们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最终成为真正有思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高素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上一篇:德智并举育真人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