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7-16 04:11:56

朗读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在汉语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内化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科思维,突破听力难关,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学英语;朗读;教学;兴趣;语感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是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表现为有声的情感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口、眼、耳、脑协同作用的交互过程。实践证明,朗读教学法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手段,朗读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英语能力。然而,如何通过采取朗读教学法来切实有效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着力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产生真情的体验,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使文章的社会背景、思想内涵、感彩、艺术风格等内容在朗读中得到体现,在朗读中得到升华。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坚持行之有效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强化重音、停顿、弱化、连读和失去爆破的训练。通过持之以恒地反复高声朗读课文,很多常用句子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用外语思维”的境界就会悄然而至。英语朗读训练就是在学习中自己创造英语氛围,摆脱母语的语言干扰。

3.有助于突破听力难关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读小学时学的单词、课文经久不忘,而成年后看过的一些东西却不易留下深刻印象。这里当然有年龄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字输入大脑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阅读量增加了,但是朗读量却大大减少了。如此一来,记忆的牢固程度就会减弱。研究表明,坚持多通道记忆即通过调动人的多个感官,眼、口、耳、脑相结合,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比单纯通过视觉储存到大脑的信息要牢固,记忆效果更明显。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它和所有一般的心理现象一样,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后天的培养起来的。在语言实践中,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通过与语言材料的接触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体会出其语音、语义、语调及语气,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逐渐培养了对语言的感知。

5.有助于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如果没有朗读,没有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就不可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又怎么能写出符合这些文体要求的文章呢?反过来,经常朗读才能更快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二、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朗读教学法

1.激发朗读兴趣,点燃信心火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会是学英语的最高境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励和激励方式,如九年级则可以排演室内剧、举办英语朗读比赛、经典影片角色配音、英文辩论赛以及英语名句欣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令学生们耳目一新。这种师生互动的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语言世界里,感受着异质文化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不知不觉就对英语朗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也有利于养成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

2.重视朗读演示,确保朗读规范

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充分体现,教师从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读给学生听,为学生的朗读树立榜样,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体会到“语音”的艺术性。

演示性朗读要求语音、语调清楚正确,快慢和停顿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且富有感情。教师范读时,学生可以看着书本听,也可以不看书,并对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提出要求,让学生在所学内容上做出记号。

3.注重教师领读,讲究领读方法

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领读,教师劳累,学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个课堂也没有活力。因此,教师在领读句子时要讲究领读方法。教师在领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正确,富有感情,朗读的速度要符合学生的水平。教师在领读时要注意哪些句子学生读得不顺口,哪些单词会读错,能否跟上教师的领读速度等,发现问题可以停下来重点讲解和讲述。

4.拓宽朗读渠道,提高朗读效率

(1)跟着录音机读,提高跟读质量。

(2)制造磁场效应,学生齐声朗读。

(3)创设朗读环境,加强理解记忆。

(4)细心品读佳句,强化记忆背诵。

(5)进行个别朗读,便于检查督促。

三、实施朗读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就学生而言

(1)克服胆怯、害羞或害怕因读不好而丢面子的心理,进一步认识朗读英语对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性,敢于、勇于在公众场合朗读英语。

(2)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正音、正调开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多朗读、多听、多模仿、多实践。

(3)克服焦躁、急功近利的心理,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练习朗读。

2.就教师而言

(1)早期语音训练时,教师会过分强调准确清晰,因此有的学生会养成逐词朗读的习惯,唯恐哪个音、哪个字母、单词没有读清楚、读准。在句子的训练中,多是以单个句子进行语调训练,过分强调单句各自的语调。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尊重学习规律,不能急躁,要采用先听后读,因势利导,让学生逐渐摆脱以词为单位的朗读习惯。

(2)学生在朗读时,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应恰当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英语学习是由不完善向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英语朗读中,对待学生的错误,不必“有错必纠”。对偶然失误的毛病,一般不用管它;而对“老毛病”,必须注意纠正。

上一篇:浅议作文教学方法 下一篇:新课标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模块的教学尝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