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物理 轻松高分

时间:2022-07-16 03:40:28

快乐物理 轻松高分

摘 要 升入高中以后学生普遍都认为物理难学。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快乐的,无论是学生对现象的发觉、问题的思考、方法的探究还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潜藏着快乐的气息,只有学会经营这份快乐才会赢得高分。

关键词 现象 快乐 设疑 方法 设计

升入高中以后学生普遍都认为物理难学。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在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物理成绩一再下降,有的甚至因学不好物理而弃理从文。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现象中寻求快乐。有人说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开学伊始不要急于开课赶进度而应首先利用几节课“绪好开端”。告诉学生物理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从力、声、热、电、光到原子物理都要加以介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演示了真空管儿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惊叹声中让学生认识到了在无阻力的情况下鸡毛和铁球是可以同时落地的;用带孔的饮料瓶演示了水未必是无孔不入的,告诉学生弹簧称有时也会“说谎”,天平也有不公平的时候,进而介绍了超重和失重现象;用小磁针演示了磁铁周围的磁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周围不仅有重力场而且还有磁场,进而介绍电荷周围的电场,让学生认识到电场、磁场和重力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只不过我们看不到它们而已,让学生认识到“眼见未必为实”。几节课下来,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下问问题的多了,课前主动预习的多了,作业不用课代表催促了,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

设疑中引导思维,结论中体会快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平时习惯的影响,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问题。例如:用鸡蛋碰石头,结果鸡蛋破了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于是学生认为鸡蛋受到石头的作用力必然大于石头受到鸡蛋的作用力;物体之所以能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是由于受传送带的摩擦力作用;马拉车加速前进,则马拉车的力必然大于车拉马的力;拔河比赛中甲队之所以战胜了乙队,是由于甲队的拉力大于乙队拉力的原因……这些到底对不对呢?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让他们把这些东西留到课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等到时机成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讲解。这样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自己通过动脑、动手得来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学会设疑,通过设疑的方式把有些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处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方法中感受快乐。我认为学生考不了高分并不是因为不会做题,而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应该是让他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我们可以纵观高中物理把整个教材分为两类去处理:一类是计算的问题,一类是图像的问题。计算问题学生容易接受,而用图像方法去处理问题学生则往往容易忽视。图像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它能够形象地反映物理规律,表达物理知识,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解决很多问题比计算的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准确率要高得多。明确涉及到的图像问题有:力的图示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振动的图像、波的图像、电场线、磁感线、交变电流的图像、光路图等,凡涉及到这些问题时应优先考虑用图像法解决。在讲授电场时,通过实验演示,很多同学都相信互不接触的电荷间具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电荷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物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是什么呢?从而引入了 "电场"。有的同学还不理解,进而人为的引用一种客观上不存在的线来描述电场,即电场线。将无形的物质用有形的东西来表示,大部分同学明白了。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采用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易掌握等优点。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在讲授匀速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时,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很好的掌握位移的概念,又不结合实际分析,轻易地把该图像理解为物体的运动轨迹。也有少数学生读不懂这类图像,在数学中这是很简单的直角坐标和正比例函数关系,在此有必要对比着讲解。又如讲振动图像时,也有学生把图像与振子的轨迹混淆,将振子的振动过程分 析不清。学习了波形图后,教师在讲清讲细的同时,如果学生自己不理解两类图像的含义,要分清楚振动图像和波形图又是一难点。这些细节之处看起来不重要,然而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最佳例子。实际上解决物理问题关键在于构建物理模型,将实物和文字表述用理想模型和 图像表示出来。学生要做到这点,要靠平时多看、多练。这一步不能突破,那么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效率就不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示范。图像法适用于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不仅在讲授物理知识时应用,在习题课中应用得更为普遍且更重要。比如:甲乙两辆车相距 100m,同时沿同一方向出发,甲车初速度为20m/s、以加速度为2m/s2做匀减速度直线运动。乙车初速度为零,为加速度为6m/s2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问两车能否相遇,相遇前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决这类追及问题我们只有两个可用条件:速度相等,位移相等。怎样运用这两个条件呢?首先分析题意,分析 题意的过程就是作出两车运动的过程的图像,如果将上图作出来了,清晰的看出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做匀加速运动,甲乙两车一定相遇,相遇前速度相等时,之间的距离最大。因此作图是解题的关键,作图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题意的过程。在习题课中就该强化训练,务必让学生掌握作图的方法,能灵活的运用。当然高中物理在解题方法上往往比较灵活,但万变不离其中,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用最基本的方法解决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努力做到“万变归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从易到难再到易”的过程,理清物理知识脉络,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确定方法―动笔解答”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事半功倍,轻轻松松学好物理。熟话说得好,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设计中营造快乐。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物理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计算机水平必须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很多用语言和粉笔不易描绘和表达的物理现象用多媒体就可以形象地解决了,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必须强调一点,在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关系,切莫一味使用屏幕投影而丢掉黑板和粉笔,这样学生反而不容易把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即多媒体的应用要恰到好处。随着新课改的到来,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课堂角色,传统的教师包揽课堂的做法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的主要作用贵在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该熟练驾驭教材,知道学生已经会了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是学习的难点,什么是学习的重点,怎样才能更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快乐的,无论是学生对现象的发觉、问题的思考、方法的探究还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潜藏着快乐的气息,只有学会经营这份快乐才会赢得高分。

上一篇: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析 下一篇:语文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