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正能量”

时间:2022-07-16 01:06:33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正能量”

“正能量”一词来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当前,我们把能催人奋进的、积极向上的、能给人以力量的人和事,称作“正能量”。正能量的行为包括好的方式、方法,好的方向、结果等。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能量”指的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功能,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各种有效资源,让信息技术成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现代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充分整合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获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除了反复单调的读就是繁杂枯燥的写,学生和教师对此积极性都不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现状,既方便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结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字就是指学习乐趣,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能提供直观动态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教学环境,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能唤起学生的心理感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 ,更有兴趣学习。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尤为枯燥的便是诗词教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主席的诗词《长征》时,由于该诗词的时代背景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年代遥远,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笔者在授课之前先播放了关于长征途中战役和表现长征艰难困苦的视频资料,之后,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加深了对《长征》主题的认识,他们明白了要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以及红军战士们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战胜困难,克服挫折,增长才干,自觉接受人生教育,整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写作内容,充实情景作文资源

传统的作文教学场景通常是: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题目,然后写几条要求,讲台下出现的多是学生唉声叹气、抓耳挠腮的情景。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够很快写出来,但由于“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生活气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生活的真正感悟。在这种模式下作文,对部分学生来说好像是受“酷刑”,最后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丰富题材,充实作文资源。如进行当堂作文训练时,笔者让学生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色的文字,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春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贵如油的春雨、和煦的阳光、轻柔的春风、色彩亮丽的花朵……浓郁的春天气息,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对春天的遐想。接着笔者又挑选了几篇关于春天的美文,通过视频、录音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品味。这样一来,学生脑海里就有了一定的前期作文资源储备。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对生活的实际感受,把看到的、听到的描述出来,学生写作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要求学生在班级主页上分类建立自己的“作文博客本”,把看到的好的诗词、段落分门别类地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作文博客本”里,同时记录好自己的个人感受。另外还要求学生利用QQ、邮箱等网络工具相互交流、点评“作文博客本”,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充实作文资源。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解决教材重点难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借助多媒体的音频、视频,可以为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呈现更为直观灵活的艺术形象,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教材重难点,笔者先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文字描绘的内容,然后通过多媒体来强化这种想象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听潮》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重要段落,自己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情景,感悟课文描绘的内容。由于学校位于内陆农村,有不少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难以领会课文描绘的意境,特别是落潮、潮起、高潮三个阶段的描写成为感悟品味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视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三个特定的教学情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自己就在其中,你会有什么感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从声音、视觉、感觉等角度全面领略大海的温柔和雄壮,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体会到 “意境”之美,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突出解决了重难点,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能力,有效拓展思维潜能

科学实验证明:信息获取的途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两部分合起来就有94%。由此可见,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是来源于视觉和听觉。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往往是“两张皮”。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只能接受11%的信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学习效率也就比较低下。长此以往,教师疲惫学生累,恶性循环,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培养起来,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不会被调动起来,更别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而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使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例如讲授《乡愁》时,由于学生们年龄较小,不能深刻理解“乡愁”,难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为突破这一思维难点,笔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上课前先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整体氛围。课上在马思聪《思乡曲》的伴奏下集体朗读全诗,体会思乡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模仿诗中的情景片段,分小组表演母子、夫妻离别情景剧,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而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对某些人和某些事的离愁别绪,从而逐步体会和领悟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对于诗人当时的心境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学生思维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延伸。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正能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适时加以运用,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激活语文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相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正能量”,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吴明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回归语言教学本源[J].基础教育参考,2013(6):59-60.

[2] 吴媛媛.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5):52-55.

[3] 张东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教学研究与评论,2013(7):45-47.

[4] 李建军.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18-22.

[5] 管小琴.在语文教学中关注赏读[J].现代教学,2013(5):59.

[6] 千华.浅谈汉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3(2):51.

(罗博,本科,一级教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255302)

上一篇:如何建立错题集? 下一篇:运用电子白板提升物理复习课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