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定额·成才

时间:2022-07-16 01:06:29

规划·定额·成才

编者:朱玲原来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她下乡务过农,进工厂做过工,但从未放松过学习。在起点低和条件差的情况下,她顽强地坚持自学,获得了惊人的成绩。1977年底她考上了西北大学历史系,1978年5月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她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自学经验,读来很受启发。

探索计划学习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的计划能够引导人们使学习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并沿着既定的轨道早日达到目标。否则就会“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即使能学到一点东西,那也是支离破碎的,与“自学成才”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个问题,我在实践中有几点切身的体会。

要有长、中期规划

这是由各门学科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掌握它所必须的长期性所决定的。科学,是人类知识的长期结晶,犹如一棵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分出的众多枝杈互相交叉勾联,构成繁茂的树冠。学科也是越发展内容越丰富,道理越深刻,越具有系统性。所以学习和掌握科学,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非得有个统筹规划。

制定长期规划,目标一定要既远大又明确。长期规划一般是5到10年以上的学习计划,它是粗线条的,但体现自己总的奋斗目标。当初我设计自己15年后的模式是:“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成果,并在一两个领域内有所建树。”也许有人要说,这未免太狂妄,还没有起步就先说起大话了。我认为:有志者在事业的开端就应该目光远大,不能只看到鼻子底下的那一步。远大的目标,就象沙漠的绿洲、戈壁的清泉、大海的彼岸那样,令不畏艰难、敢于跋涉的人神往;又象高昂的号角激励人们的斗志,在你耳边不停地催促着——前进!前进!

有了远大的目标,就可以从总体上大致规划出要学多少东西,需要的时间有多长。但初学者一般不易完整地了解所选学科的全貌与深度,独立制定计划有困难,可向内行和老一辈请教,还可参考所选学科大学毕业生的标准,硕士、博士的学位考试标准等,然后绘出自己的远景蓝图。

只有长期规划还不够,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粗略的混沌整体,还是不知从何做起。因此,必须把长期规划截为几段,再定出3——5年的中期规划。这就象国家的经济计划一样,既有2000年的远景,又有一个个的五年计划,使人们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

中期规划作为实现长期规划的步骤,每一步都有其独立具体的目标。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着重于历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并写作《学习漫谈》、《纲要》等通俗读物。第二个五年计划则是进一步巩固、扩大专业基础,进行专题研究和论文、专著的写作。现在,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提前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实施中。

重视短期规划和日定额

我把短期规划看作是一年的学习计划,每当辞旧迎新之际就应制定出来,新年的第一天便按此起步。年计划体现了一个个平凡的小目标,要通过日常的不懈努力去逐步实现。正是这些小目标,才组成了你远大的抱负。所以,年计划必须认真细致地制定。先应确切计算出自己本年内每日、每月有多少时间可用来学习;所设计的小目标需花费多大劳动量。然后再把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月份里去,按照学习内容顺序,勾画出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进度表;对每个单元,每个阶段,拟出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实施这个计划提出一些得力措施。

但是,计划再好总归是“图样”,行动才是“施工”。要把计划变为现实,还需制定出每天的定额,再按定额付诸行动。这里所说的定额,即是更细致的学习计划。只要把年计划中分配给每月的任务一分为四,就可清楚地知道一星期要干多少事。那么,每天要看多少页书,写多少东西,就很容易计算出来了。

如果把学习计划比做一条长链,那么,每天的学习定额恰似这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没有环节,系不出长链;没有定额,也便没有执行计划的现实步骤了。一些青年的年计划往往落空,除了其他主、客观因素外,没有严格的定额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制定计划和定额须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指标要订得恰当合理。超出自己按正常效率所能完成的范围,就说明指标定高了。指标太高,常常因完不成而流于形式。如果按正常效率轻而易举就能完成,那说明指标又定低了。低指标会使人产生松劲情绪,延缓应有的进度。人的潜力有很大的伸缩性,不启动就会使它沉睡不醒。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来定,不能因循保守,也不能盲目冒进。如果定出了既需付出艰苦劳动,而又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那么,天长日久,连你自己都会为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而惊喜。

第二,制定计划、定额要有“随机性”,依据自己的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变化随时修正。例如,我原来并没有把高等数学和外语置于1977年的计划内。但高考以后,自己估计到有可能取得专业学习的条件,于是便及时地调整了计划,把当代外国经济学说推后来学,把这两门课程提前到当年开始。进入武汉大学后,学校果然开设了当代经济学说课,这就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重复。自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学习内容的深浅,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变化,随时调整定额,以便找出最有效的限度。

规划和定额一经制定,就要立即付诸实施。常听到有些青年说:“我明天就按计划开始学习!”“我‘五·一’开始!”“我元旦开始!”等等。莫非学习也要择“黄道吉日”吗?期待明天,无非是给自己的惰性开绿灯。我们应该时刻感到,光阴似箭,时不我待,严肃地命令自己:从今天就开始!

要有具体措施

计划的实施要靠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我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采用科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每天分门别类计算自己的时间“开支”。用一个“帐本”记下每天在专业研究、基础课学习、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社交往来等项目上,各用了多少时间,晚上临睡前用8-10分钟,小结一下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是否经济合理。这确有监督、提醒的作用。去年上半年有一程子,我的学习时间下降到10小时以下。一查“帐本”才发现,是课后的一个半小时,因回到宿舍聊天和干杂事而大块地浪费了。于是,我采取下课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做作业的办法,堵塞了这个漏洞。小结的时候同时还应检查,各个项目的时间支出是否有效。这涉及到如何巧妙安排时间的技巧问题,我把大块时间用来写作和读专业书;零碎时间用来听外语录音;脑筋疲劳时处理杂事或洗衣服等等。

第二,用高效率去完成每天的学习定额。有些人完不成定额,往往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因为效率太低。取得高效率的办法,一是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待不同的学习对象。二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那种边聊天边看书,边听收音机边做题的娱乐式学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第三,生活、学习要有规律,做到节奏紧张而有序,内容丰富而有益。音乐、美术、文学作品的欣赏,可陶冶你的性格;同志间的交往会互相激励,启发思想;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只要这些内容安排得当,便会和学习有益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制定了作息时间表,每天按照时间表起床、锻炼、学习、娱乐,天长日久,自成习惯。几年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学有成效,生活愉快。

有的同志还给我来信说,订过好几个计划了,都因没有毅力半途而废。那么,毅力从何而来呢?我的答案是:靠每日按作息时间表办事,严肃地在完成学习定额中磨炼。三九寒冬要强迫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开始黎明前的第一个项目——跑步;三伏盛夏要抑制自己乘凉的欲望,静坐读书;打球正高兴的时候,要舍得立即放下球拍;当天定额没完成时,再好的电影也不去看……。正是在这一桩桩的小事上,自己跟自己“作对”,才能铸造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意志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既定的目标迈进。

上一篇:校园剪影 第3期 下一篇:人心齐 泰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