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培养浅谈

时间:2022-07-16 11:19:43

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培养浅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着培养一个民族未来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每堂课中都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多年,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之源。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对自然、人生有强烈的好奇、探索欲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尊重学生的创新关键在于保护锐气,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欲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实验的现象、结果更是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和自己动手实验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做到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定理、不满足现成答案,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显得更为重要。对学生新颖、独到、特别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即使是荒谬、幼稚可笑的见解,只要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教师也应用教育者的睿智和胸襟加以理解、尊重。

一次,我叫学生写出能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一个学生就写出了“CO2=C+O2”这样的方程式。笔者随手就给了他一个“×”。该学生反问,为什么该反应不行,笔者赶快回答:“在现在技术条件下该反应还不能发生。”学生的这一点创新思维的火花差点就被老师随手熄灭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正课以外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未知欲望时,就能产生情感迁移,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否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习的创造欲望,很大程度上依赖兴趣作向导。

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把学习的对象和任务交给学生,使学生由间接需要转化为直接需要,形成内驱力以培植兴趣,同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并附之实践。

笔者在教授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给学生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方法制出氧气,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锰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情况下不能产生氧气,而过氧化氢加热很难产生氧气,并将“为什么是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解答。这就给学生很大的自,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课外利用家庭日常用品进行实验探究,比如研究蛋壳的成分,做电解水的实验等,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想办法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变为生动、活泼的事实和现象展现给学生,在方法选择上注意艺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讲授质量守恒的原因时,利用动漫的形式,演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离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而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的过程,既使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又使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激发学生潜在的成功期望,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人的动力来源于对成功的期望,以及由这种期望所产生的激励力量。成功期望是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是一种潜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学手段,对于活跃学生身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的教学目的有极大的好处。成功感是学生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大大增强他们的认知效果,相反,焦虑、忧愁、挫折感、失败感等消极情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思维和想象处于抑制状态,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在课堂上,教师应时时对学生产生一种热爱感和期待感,这会使学生的心理等得到满足,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大众的共同心理,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别是青少年在心理发育期,其内心深处有着被重视、被肯定、被尊重的强烈渴望,在被肯定的同时,人的许多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用一些赞美词来肯定学生,这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能转化为学生的动力。

其实,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蕴藏着使自己成为发现和探索的成功者的欲望,蕴藏着求知好奇的热情,关键是我们教师该如何保护这些欲望和热情,把它转为主动的学习行为,并最终形成创新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年龄特征,设计模仿性的参与机会,让全体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再设计不同理解能力和求异思维的参与机会,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合理、最大可能的发展。

上一篇:小组合作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